例谈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9-22 11:51:51

例谈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把人物“串”起来

有的课文篇幅较长、人物多、关系复杂,如果能在感知全文时,正确地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梗概的把握就能了然于胸。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跳水》一课时,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这堂课的整体感知,问题一:课文中有哪些角色;问题二:角色和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支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同步板书,这既是对课文的高度概括,也为课文的分析提供了简明的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整体结构。宁波市实验小学黄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出示了课文中有关神的名字,引导学生交流这些神跟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边议边板书,然后请学生根据板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因为有了前面交流的基础,又有了板书的帮助,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把重点“找”出来

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都是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重点句,充分利用重点句,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快速有效地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例如,笔者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内含两篇小文章,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一篇文章,看看主要写些什么?

生:主要写德国的林务官下达了一个命令,使得森林遭了殃。

师:你概括得很好,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说的意思在文中有一句话就概括了?

生:文中有个过渡句,就是这个意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师:看来过渡句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还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呢。谁能把这个意思表述得再具体些?

生:林务官异想天开的“打扫森林”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抓住文章中的过渡句,进行适当的修改,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寻找重点句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看一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生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师:真了不起,你学会了这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文中的重点句,有的揭示题旨,有的点明中心,有的概括内容,有的凝聚情感。重点句所处的位置也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中间过渡。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执一而驭万”。

三、 把结构“理”出来

文章思路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维轨迹,因此,我们要在初读浏览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例如,《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是按照“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的思路进行叙述的。这类文章,只要理清思路,贯穿成线,再经过凝练语言,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简单多了。再如,写景类的文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整体感知教学。我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时,在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先扶后放的引导下,让学生给课文描绘的画面命名:瓜藤攀爬――鲜花竞放――群鸡觅食――群鸭戏水――门前晚餐――月夜虫鸣。学生在给这些画面命名的过程中,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从整体上感知了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的风景。

四、 把课题“用”起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充分挖掘课题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全文内容,从而整体感知。有些文章题目很明显地概括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比如:寓言类的课文有《纪昌学射》《扁鹊治病》等;神话类的课文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叙事类的课文有《晏子使楚》《孔子拜师》等。这类课文的题目往往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简要引领,学生就很容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有些文章,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提问,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将课题补充完整,以此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中路堇山小学)

上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快乐诵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