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产业制度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机遇浅析

时间:2022-09-22 07:31:30

我国资源产业制度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机遇浅析

【摘要】现阶段,我国资源使用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资源储蓄远抵不上资源消耗,特别是可耗竭资源的境况尤为突出,因此,如何运用制度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则显得尤为的重要。

【关键词】资源产业制度 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资源约束问题

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问题主要有:资源相对稀缺,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58%,后备资源储量增长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资源开采浪费,以煤炭为例,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平均只有30%,相当于采1吨扔2吨,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资源祖放利用,我国仍然处于祖放型增长阶段,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洲的16.8%,日本的10.3%;稀缺资源大量出口,如能源方面,我国柴油连续三年出现油荒现象.但是每年还要出口一千多万吨,我国资源紧缺又大量出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资源价格与国际倒挂,资源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环境容量不足,在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容量。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从以上可以看出,资源的约束问题决定了我国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产业制度创新越发显得重要。

二、资源产业制度变迁

自然资源资产观的确立。传统经济模式否认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价值属性,产权界定不明晰,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个分严重:树立自然资源的资产观,就是要把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同等看待,强调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确保自然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增值。为贯彻实施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自然资源的永续支持这一战略,需要树立起自然资源的资产观和价值观,明晰资源的产权归属,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制约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在区域间优化配置。同时从我国的总体制度背景和经济市场化程度来看,有着强烈的自然资源产权变革的制度需求,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供给者,如果及时提供能使自然资源顺利转化成可进行交换的资本化要素的相应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激励性产权制度,既是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本性因素,也是合手经济发

展内在规律的。

(1)自然资源矿业权制度。培育资源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从根本上保证资源有效增值和持续利用。

矿业权是从矿产资源产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财产经济权,它主要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目前,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事实证明,矿业权的提出和流转制度的实施,相比计划经济时代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现行矿业权制度对于提高效率来说是一大进步,但是它的约束作用也很明显。无论是国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其所有权、管理权牙口使用权都是相互分离的,因而按产权理论的标准,其产权关系均是残缺的,这就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一些诸如环境污染无人负责、资源浪费、破坏生产得不到改善等等负面影响。

(2)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关于公有产权制度对自然资源利用、管理和保护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增大了环境污染、破坏的治理难度;对各级人难以实行有效的约束,增加了社会成本;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激励不足,抑制了资源高效和持续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性,已使人们认识到,资源产权制度已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只有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达到统一,才会在政策及法律的指导、约束下以市场机制根本解决资源配置效率、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市场机制促进技术进步、资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明晰产权。要保证自然资源和永续利用,在确立资源资产观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明晰资源的产权,建立与其他资产类似的产权管理制度。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只有明确解决资源的产权关系,建立资源产权转让和交换市场,彻底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才能保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养护”等制度落到实处;只有明确资源产权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有效增值,抑制资源掠夺式开发、肆意浪费和人为破坏,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在建立资源产权市场的同时,必须建立放宽资源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竞争性市场制度。根据资源最优配置原理,在竞争环境中,只有技术、管理领先的单位产出支出成本相对小的企业.在资源矿业权和产权的流转中,更能发挥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结果是形成推动资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开采率的提高、推动资源产业的良性发展的市场机制。

资源产业环评制度和排污达标制度。随着自然资源产业制度的变迁,自然资源价格向资源的稀缺程度方向靠拢,但是现有的自然资源价格还没有体现环境稀缺程度,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自然资源价格不但要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还要反映环境的稀缺程度。因此.在资源产业矿业权和产权流转价格中,必须含有环境成本,这样才能建立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税收制度。随着自然资源价格的逐步提高,必然推动资源产业技术创新,使资源开采率利用率上升和环境保护成本下降,为避免暴利产业的出现和维持循环经济需要的自然资源价格,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税收制度。

三、资源产业制度变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产业的制度变迁,资源产业激励性产权制度、竞争性市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以及自然资源的税收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价格市场机制的资源产业制度逐步形成,同时,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产业技术得到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问题得到缓解、改善甚至解决,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洲.矿产资源产权的分析与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

上一篇:新型空气净化器及其抽风机的空气动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定额体系建设若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