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初探

时间:2022-09-22 04:28:18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初探

摘要: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对民办教育认识不足、对学校管理模式不适应、对自我认知不足、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以及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等等。新生的思想容易产生波动。作为辅导员,要加强新生的认同教育和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性教育,做好新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辅导员 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80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院校快速发展。民办院校的出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对于刚踏入民办院校的学生来说,却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迟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将会给同学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承担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要及时对学生入校以后的种种不适应现象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合理的教育,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校当中,更好地完成学业。

1 民办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原因分析

1.1 对民办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

但是民办院校由于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首先,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混为一谈。民办教育大致分为两类,即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和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教育培训机构。部分家长和学生误把非学历教育当成学历教育,认为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是非学历教育。其次,民办教育是否规范。部分民办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在宣传的过程中往往夸大事实。如此弄虚作假,使学生和家长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性产生怀疑。再次,毕业证是否被认可。一些家长和学生担心民办学校的毕业证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由于对民办院校的认识不足,即使那些已经入校的学生,思想上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如不及时对学生的片面认识进行疏通和引导,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民办院校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学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

民办院校学生教育背景各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总体发展不平衡。为了让学生老老实实来上课,认真学习,民办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相对严格。在管理的过程中甚至借鉴了中学的管理方法,狠抓学生的出勤率、及格率、毕业率和考试率。

民办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认同“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认为学校实行严格管理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能正确对待管理人员合情、合理的约束与管理,能接受管理和自觉配合管理。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体验大学生活的态度,不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毅力也不够强。如果学校不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1.3 新生自我认知不足

高职的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一是在高中时成绩较差,不易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内心需要一种强烈的被认同感。二是不少同学都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觉得进入高职没有面子,学高职没有出路,对所在的学校和所选的专业没信心。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普遍较差,认为即使在民办高职努力学习,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遇到挫折或失败,很多学生往往把原因归结于个体,甚至无端夸大自己的缺点,加之对学院、对专业前景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莫名的烦躁和抵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1.4 新生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特别是在高中那种相对比较压抑的气氛下,认为大学应该是自由的、美丽的、像花园一样,而且具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具有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等。进入大学后,实际的大学与想象中的大学往往有一定的差距。民办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很多学校还处在建设中,教学设备难免落后于教学。民办院校中的年轻教师较多,其中不乏讲课生动的教师,但是具有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却微乎其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生内心将产生很大的落差感,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会使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热情。

2 辅导员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的探索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但要对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进行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教育,同时要针对民办院校学生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1 对学校的认同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学院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够完善,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对学院的认可程度也不同。面对种种现实,民办院校一方面要加快学院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爱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民办院校虽然校史较短,但是民办院校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学习教材,辅导员用民办院校艰苦的创业历程和学校自身的文化来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通过对学校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学校、认可学校、爱上学校。

2.2 对管理的认同

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院校的管理较严格。这与学生所向往的自由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为了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知识,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辅导员要让学生认识到“严格”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严格”指的是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学习态度。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培养,扎实的专业课知识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学习上的探索、创新和学校的严格管理并不矛盾。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专业的探索和创新起促进作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也离不开端正的学习态度。

2.3 对专业的认同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急需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然而高技能人才却相对短缺。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光明的未来。选择高职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的新起点。学生只有认同了学历、认同了专业,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才会对职业有执着的追求,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4 对自己的认同

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原因很多:有高考发挥失常的;有填报志愿不得法的;有因专业限制的;有高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等等。他们有过悲伤、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和失落。但是情绪的低落并不能挽回什么。如果一直消沉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自己的学业和以后的职业进行一定的规划。自己所学的专业哪方面是欠缺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弥补,所选的专业对自己的能力有哪方面的要求。有方向才有动力。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一步一步去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坚达.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

[2]齐铭鑫.从提高适应能力到大学生涯规划――浅谈大学新生教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2).

[3]蔡峻.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冯,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100

上一篇:高职院校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 下一篇:历史文化研究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