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下的教育

时间:2022-09-22 04:06:01

改革创新下的教育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急需要创新性的人才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占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

关键词 教育 创新 学生 教师 学校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急需要创新性的人才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占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放眼全球,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知识经济的命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那么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如何创新教育呢?

1 学生自身通过各种途径发散思维,以达到意识创新的目的

在我们日常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循规蹈矩,按照前人的方法来学习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永远不会超过前人。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能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不断发散思维,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的学习,才是不断前进的学习。

1.1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可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多么的重要。所以说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实践中通过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培养求知欲。学生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培养新能力,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2)培养好奇欲。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而被人耻笑。保持这样的好奇心,能够发现很多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3)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学生要大胆的质疑,敢于挑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探索知识的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越他们,在他们已经成就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4)培养创新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这样的问题才会不断进步并创新。

1.2 开阔思维,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大脑运转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散思维,变通思路,去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1)增强思维的变通性。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从一而终,要开阔思维,善于随机应变,能开阔新的思路,寻找新的方法。美国《纽约时报》的名记者泰勒曾举一例说,他刚当记者时,奉命采访某著名演员的首场演出,但他去了以后,听说首场取消,就回去睡觉了。结果半夜,总编气冲冲的打电话告诉他,其他各大报纸已登出名演员自杀的消息,总编训他说“像这样一位名演员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在这个事例中,泰勒由于思维的单一化而使这一次采访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当时他的思维足够发散,事情的结局绝不会是这样的。

(2)通过联想把两个事物联系到一起。联想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有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数个阶段建立起可以设想的关系,实际上这个过程正是利用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方法。比如“灌木”和“足球”是两个离得较远的概念,当经过四步中间联想就可以从“灌木”联想到“足球”。如:灌木—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可以看出“灌木—树林—田野”是一个发散过程,而“田野—足球场—足球”是一个收敛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个方式推广,那么,世界上任何可想到的东西都能通过发散、收敛用有限步骤联系起来。

2 教师可以自主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营造一个可以轻松自由的学习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2.1 开放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出多种有利于学生思维扩展的教学形式

(1)利用问题矛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引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领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解决。课堂中产生疑问,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这样的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并学会互相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上一篇:广西高校的选择 下一篇:浅析合并高校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