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如何“活”起来

时间:2022-09-22 03:40:40

让语文如何“活”起来

[摘要] 让语文课堂活起,教师就要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肯定“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活” 学生 教师

在一些媒体预言对中学评议教学讨伐的“第三次浪潮”席卷而来的喧嚣声浪里,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除了对语文满怀敬畏、不断学习、更加坚定外,更要在语文魅力的挖掘上、展示上下功夫。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地涌现出很多风格各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冲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改变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肯定了“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型。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只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把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职责和义务留给自己。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唯我独尊,动不动就板起面孔训斥学生,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学生放心不下,放手不得,甚至常常越俎代疱;总喜欢过把瘾似地唱“独角戏”,一讲到底,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这势必削弱乃至剥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滋生自卑和厌烦情绪,养成依赖性,即使学生在一次两次考试中成绩尚算不错,也是以综合素质的失落和潜在能力的埋没作为沉重代价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去演讲,他上台的时候带了一只箱子去,从里面拿出一只鸡,然后拿出稻谷,用手抓住鸡头向稻谷压去,结果鸡怎么也不吃稻谷。过后,他又把鸡嘴扳开,把稻谷硬塞进去,鸡把稻谷吐了出来,最终他们把鸡放了,结果鸡自己去啄稻谷。陶行知告诉学生,知识只有自己主动去获取才有效,强迫是学不到知识的,硬灌的知识也学不到,只会食古不化,要主动去获取知识,这告诉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学生会像那只鸡一样,被动、反感,到头来弄得大家都筋疲力尽,还不会有任何收获。

有一位校长针对有的教师一上课就面面俱到地讲解也说了一番话:也许你每次讲得都很好、很清楚、很全面、很透彻,但总是这样,学生难免会厌倦。如同吃饭,每顿饭是大鱼大肉,不可说没有营养,但吃多了,吃久了,照样烦腻。那么,为什么不经常地换上另一道同样有营养价值的菜呢?为什么你觉得有营养价值就可以不考虑吃者的心理需求和胃口消化功能呢?这个同样强调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天天让学生有收获。一个好老师讲一节课或十节课可能很生动,但讲一学期,就未必课课生动。而且知识和能力都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还得让学生自己去读,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有不懂的问老师,老师知道的告诉你,老师也不懂的,和你一起探讨,或者给你介绍更有研究的老师,这种学风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觉得,老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老师教的东西,最多就是一杯水、一桶水,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到大江、大海里去游泳呢?让学生最终明白:学语文的主要途径是靠自己读书、靠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

这就是语文特有的魅力,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发掘出语文中的知识财富,让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还应当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心灵的幸福。这是老师“导”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师生互动才更加和谐。

语文的裁体是语言,语言的获得靠感悟,感悟的马达是心灵。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引领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的河流之中,去体会造字时象形会意的玄妙,去聆听诗经楚辞里音韵旋律的谐和,在同方块字的耳鬓厮磨中咀嚼王国维、宋祁“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创意,在唐诗宋词的甜吟中品味“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在同语言的亲密接触中,学生趣味盎然,乐此不疲,这难道不是心灵的幸福所在?这难道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语文的灵魂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情感,情感的源头是心灵。语文课堂应邀领学生驰骋在情感的文学原野之上,去复活古今大家的风采情怀,去亲近拥抱中外名著的精粹英华,在平仄有致的诗句中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在沉郁凄婉的词章里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情,在真挚深邃的散文里领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哲思,在洞幽烛微的小说中历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伤痛……在同文学的浑然相融中,学生流连忘返,陶之醉之,这难道不是心灵的幸福所在?这难道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要让高中语文富有魅力,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喜欢读书,去感受那些装订成册的纸张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是字词、语法,更是读书和做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感悟自己丰富的人性美,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情更丰富了,有了更强烈的爱憎、更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能从容地面对高考和各种考验,并取得佳绩。只有趣味与效果的结合,高中语文才能魅力四射。

上一篇:“旧瓶装新酒”,美文自然来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