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时间:2022-09-22 03:37:40

兴趣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对中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

(1)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这就是感情共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让课堂教学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奇心、求知欲,通过与课文相关的点进行同类联想或设疑问制悬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问学生的家在哪里?家和住处的概念内涵是否相同?对家的感情是怎样的?通过这些设问,学生学习探究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出来了。课堂教学中,播放《我想有个家》的音乐,能有效刺激学生心理,进一步深化学生情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结果,不能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实行平等对话。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学生转瞬即逝的灵感,趁热打铁,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撞击出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火花。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要勇于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自然世界之中。新课标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人身经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一份调查显示:我们今天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体质下降了;智力提高了,品德下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恐怕是学生与大自然的割裂,学生就像笼中的小鸟一样,没见过高山、没见过河流、没见过天空、甚至没见过大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又怎么会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然发自内心的关怀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当儿童跨进校们以后 ,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从中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恢复已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必须彻底打破这种牢笼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生活里自由感知、体悟和升华,或许这才是真正找到了一条激发学生灵感的道路。

(4)采用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成绩的好坏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文化、阅历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正确面对失败。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这种不可控制因素,因此会丧失信心,对学习冷漠,听任失败。长此以往会出现“以烂为烂”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当他无论怎么努力都遭到失败以后,便会产生这种观念。持有这种观念的学生一般自尊心下降,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应帮助学生认清失败的因素。失败并非欠缺能力或运气不佳,而是由个人努力程度不够这种可控制因素导致的,这样才能使他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会加倍努力学习。对部分底子薄的学生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把基础提高,并取得较好成绩,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乐趣,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也会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亲自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语文的意识,保持学生对语文的长期兴趣。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上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

上一篇:以课题研究促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炽爱化寒冰,智慧引领问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