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

时间:2022-09-22 01:27:56

【摘要】1.2 光的因素 1.2.1 许多大型医院输液室设在地下室,长期使用室内照明,无形中扰乱了祖先为人们拨好的生物钟,以致改变了人体固有的生理模式。这会使人生理节奏失调,进而出现心悸...

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

由于输液室的护士承担门急诊患者全部的静脉输液的工作,工作量大,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这些危害会影响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输液室护士对因素的认工作环境中危害识。避免不良因素的损害,确保护士的自我安全,值得认真的探讨。

1 常见的危害因素

1.1 意外伤害

1.1.1 输液室护士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GDG)统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1.1.2 门诊输液室患者病种复杂,陪护多,许多患者诊断不明确。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无保护性地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1.2 光的因素

1.2.1 许多大型医院输液室设在地下室,长期使用室内照明,无形中扰乱了祖先为人们拨好的生物钟,以致改变了人体固有的生理模式。这会使人生理节奏失调,进而出现心悸、胸闷、精神萎靡等现象。另有研究人员认为,室内照明发出的强烈光波,能够导致人体内大量细胞发生遗传变性,使不正常细胞增加,正常细胞死亡。

护士长时间在灯光下工作,不但易造成眼睛疲劳,还会降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自然光含有许多的颜色和波长,而室内照明仅有黄、橙、红三色,并且缺乏阳光中有益的紫外线,所以使人对钙的吸收量大大减少。此外,日光灯发出的光线带有蓝色和看不见的紫外线,这种紫外线被人体过量吸收后,很有可能使人的皮肤癌变。

1.3 辐射的危害

1.3.1 病房、治疗室等病区环境经常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护理人员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导致皮肤癌、眼炎等。

1.3.2 电脑与打印机的辐射

护士的工作环境离不开电脑,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而打印机在工作时,由于炭粉被加热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

1.4 化学危害因素

1.4.1 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可致癌、胎儿畸形[1]。

1.4.2 护士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1.5 职业性劳损

临床护理工作中,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技术操作。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输液室护士患肩肘炎、颈椎病。

1.6 医疗垃圾污染

包括医疗常规垃圾、生物危险性垃圾以及放射性垃圾,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7 心理社会因素

刘宇等[2]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因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负荷重;另一方面,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身心疲惫;另外,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业务技术日新月异,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产生身心疲惫综合征。

2 防护对策

2.1 意外损伤的处理:

2.1.1 洗手

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每一个病人前后均应用肥皂、流水彻底洗手。洗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2.1.2 戴口罩、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眼罩,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护理人员手上有伤口时更应注意。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并彻底洗手,脱手套后也应洗手。

2.1.3 锐器伤的防护

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最主要途径。污染的锐器用后应立即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锐器传递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谨防锐器伤人。为不合作病人做治疗时,应在他人协助下进行;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必须使用器具。为患者注射、输液时,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做好此类病人的隔离和安全防护。

2.2 光的防护

白天最好利用自然光线,要经常打开窗户,让阳光进入室内;整日在灯光下工作的人,要注意抽时间到室外活动。

2.3 辐射的防护

2.3.1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臭氧消毒应在无人的条件下进行消毒,避免两眼直视,紫外线灯开关安在消毒室外,监测时穿防护衣、戴防护镜,加强机器的保养和检修,减少噪音。目前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是空气净化消毒,可采用建筑层流空气净化,它通过初、中、高3级过滤,控制室内空气中的非生物粒子和生物离子含量,达到生物洁净或准生物清洁的标准。也可使用空气净化消毒器,二者均能达到动态的持续过滤、消毒、除菌。静态情况下使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不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

2.3.2 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性物质。离开电脑后应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2.4 化学因素防护

2.4.1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学消毒剂或化学药品时,应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防护裙,防止消毒液及化学药品溅到皮肤及眼睛上,配制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准确掌握配制浓度,

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挥发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2.4.2 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溶解安瓿时,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溶酶应沿瓶壁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确认注射针头与注射器安装紧固,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2.5 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劳损与劳动强度

过大及高频率地处理患者的各种护理操作及护理人员少有关。预防方法主要应集中在提高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重视,宣传人体力学知识,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临床设施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既要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又不能打疲劳战,学会恰当地选择工作速度,缓冲紧张程度,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不做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 社会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首先,医院管理层对于护士职业防护相关问题应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如培训教育制度、监督报告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具体处理办法,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行为,大力倡导安全操作。其次,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体贴护士,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护士,疏导护士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在专业技术上给予指导,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引导,在情感的延伸与交流中达成共识。从而使护士品尝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尊重的滋味,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减少不利影响。最后,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及工作压力,护理人员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提高情绪修养,正确对待社会偏见及各种心理困扰因素,采取回避、疏泄、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同时严格照章办事,工作中一丝不苟,严防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保障各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输液室职业安全与防护是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避免职业性伤害的关键。护理人员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职业防护工作将会日益完善,从而将职业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罗 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2] 刘 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854.

上一篇: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