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液器械的发展看护理质量变迁

时间:2022-09-25 12:21:43

从输液器械的发展看护理质量变迁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9 - 112 - 02

【关键词】输液器械;发展;护理质量;变迁

从十九世纪开始出现液体治疗至今,液体与药物直接输入至人体的方法;由于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是临床治疗病人上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1]。给药的输液器械经历了漫长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样,与其息息相关的护理工作质量也相伴经历了变化和成长。下面,将我院30余年来输液器械发展史和护理工作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总结两者之间作用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978年1月至2009年8月时间阶段,其中,1980年初至1989年底、1990年开始至1999年末、2000年始至2009年8月,十年一个阶段共计分三个时间阶段,对我院输液器械发展情况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之间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我院80年代开始至末期,用于病人输液治疗的器具,为重复用开放式玻璃瓶体连接橡胶管路和钢针式输液器具进行输液工作。护士操作复杂,纯手工劳动性强,玻璃瓶体清洗消毒易碎裂,连接胶管易高温老化,穿刺钢针倒勾或不锋利,人工肉眼检查瓶内微粒可靠性低,使输液工作费时费力,护士的工作价值体现较低,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病人有意见不满意。

1.2.2 进入90年代,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不断的向前发展形势下,我院护理设备也随之增加和进步,输液器械改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让护士也有更多的时间抓护理质量。据统计,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操作比开放玻璃瓶式输液器操作节约近一倍时间。另外,输液泵的使用较好的控制了用药滴数;头皮针、套管针、医用三通、一次性胶带等器械使用,极大的方便和满足了临床输液工作需要;大大节省了护士操作时间,减少了人工性检测程序,使护理工作开始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行程,同时让护理工作质量迈上了新里程,病人满意度逐渐得到提高。

1.2.3 进入2000年以来,伴随医疗设备的高精尖快速发展,和输液器械的不断成熟改进,以及临床对输液护理质量的高品质追求,加快了输液器械的发展进步,从原来单一的一次性PVC 材料输液器渐渐发展到高品质TPE超低密度聚乙烯材料输液器;以及先进的数控输液泵,套管针,可来福接头,PICC,真空采血系统等等的使用,让临床护理工作迈上崭新台阶。输液器材料的改进,大大的降低了一些特殊药物对输液器的化学作用(例如输液器对化疗药物的吸附作用等),从而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增强,提高了药物疗效,使治疗更好的达到预期要求。

2 结 果

输液器械发展经历的过程。也是护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反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了输液器械的不断向前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尤其现代输液设备、器械的设计更加精准、先进,无菌化程度标准更高;操作也更加简单方便,最大限度考虑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从经济上更加注重合理性科学性。

3 讨 论

3.1 从上述输液器械阶段性进程看出,时代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要求,促进了输液器械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带动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极大提高和发展。

3.2先进的输液器械对护士整体素质要求更高。要求护士具备热爱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参与输液器械的研究与制作,锻炼掌握新技术、新理论的能力;善于运用熟练技能开展临床实践;比如熟练使用输液泵,精准控制流量和滴速,正确应用无针密闭输液组件操作等[2],只有合理、合适的让先进输液器械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好特性,就能很好支持输液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输液器械快速向前发展。输液器械是现代医院护理工作必不靠少的工具;未来输液器械的发展重要的一点是提倡人性化。例如:病人的安全保护,病人、护士、医生信息系统之间的快速连接;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结合发展建立输液管理系统,减少误输注现象,自动计算、核对药物剂量,监视患者用药生理信号,用户最优选择等等;向着安全型、智能型、环保型、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型迈进为方向,让输液器械发展引领护理质量向更高标准迈进[3,4]。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01-307.

[2] 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我院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实行分层级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2(44):122-124.

[3] 张朋,王殊轶,余传意,等.输液泵/注射泵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4):282-285.

[4] 张建民,李兆辉,耿秀巧.护理设备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J].河北医药,2007,7(29):236-238.

[5] 宋晓峰.医用塑料增塑剂DEHP安全性研究及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6):358-361.

上一篇:健康教育改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下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对血糖影响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