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在课堂内外的运用路径

时间:2022-09-21 09:43:53

《语文读本》在课堂内外的运用路径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只是守着一套初中语文课本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积累,努力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现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生每个学期最少的阅读量40万字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相应地编写了配套辅助教材《语文读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读本》,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读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运用读本中的资料。既可以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弥补教材的某些缺失,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读本资料同课文的对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利用《语文读本》同教科书课文进行对比教学,不但能增加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与把握课本和读本文章的意义。

例如: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展现了对北大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对于普通初中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抽象而遥远的。因此,我们将语文读本中王海桐的文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这篇文章拿来,同《十三岁的际遇》进行对比,从而很容易的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并让学生深刻记忆和把握。

具体的对比如下:在《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中,田晓菲回忆了自己同北大的渊源关系,“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侧重于自己北大两年的生活和学习,从而表达出对北大的热爱与称赞,也描绘出即将离开北大的依依不舍,以及离开北大后对今后生活的渴望。而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王海桐只用很少篇幅写了几句对北大的向往,通篇文章主要写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从幼儿园到高考的求学过程中,面对压力、竞争等所做的多方面的努力,所产生的疑惑以及思考。正应了作者那句“注定我永久的挣扎和反抗”,作者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向直抒胸臆,从而给我们勾勒出一个为了求学北大而努力进取的学子形象。

经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到我国高等学府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从而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刻苦求学的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更加明白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学习,以及今后会面临怎样的坎坷之路。

2.发挥读本对教科书的补充功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语文读本》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补充资料,也是辅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的重要工具。通过将教材与其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语文读本》中的很多文章是对以教材所选课文的进一步拓展和适当延伸,它完全可作为语文教材的一种补充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决不能将《语文读本》拒绝在课堂之外,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弥合“教材”和“读本”之间的鸿沟,打通两者的壁垒,充分发挥语文读本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的《三峡》,郦道元用16个字对三峡的秋景进行了描绘:“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声,哀转久绝”。这种描绘方式在我国现代叙事手法中,几近绝迹,所以无论景色描述或是用词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这就需要用现代白话文文章进一步对三峡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能够简单而轻松的理解三峡景色。《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方纪的《三峡之秋》和八年级上册萧乾的《初冬过三峡》都可以作为对教科书中《三峡》景色描绘的补充材料。

在《三峡之秋》和《初冬过三峡》这两篇文章中,《三峡之秋》主要描绘了在中秋三峡不同的秋景,从而将三峡的风光以色彩鲜明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初冬过三峡》,则是萧乾初冬经过三峡,亲身所见、所闻。他主要渲染了三峡的云彩、山峰和水势,通过这些见闻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气象万千的初冬三峡景观,同时也赞扬了人民征服自然的勇气和谋求生存的本领。

经过这两篇语文读本文章的补充,在让学生感受到三峡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三峡各种季节的美丽风光。

二、读本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让学生自行对《语文读本》进行阅读,就是将自主的课外阅读权交还给了学生,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读本文章的阅读,使其自行地对教科书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做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可以促使教学时两者相辅相承,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读。

当然,这种让学生去自己阅读、自行学习的方式,也并不是对学生完全的放任自流。我们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或进行问题指导等。例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的在这个问题上,给予学生提点和指导。对于那些较为重大或普遍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单独辅导和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最后当学生进行完自行阅读和理解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情况进行检查,一直到学生们把所读的文章读通、读懂为止。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鼓励他们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分析课文,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正确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对比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向这一目标努力,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也从本质上发生着转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更加趋向于辅导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也就促使了目前《语文读本》的出现,它的出现不仅巩固了学生在教科书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还拓宽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初中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24000)

上一篇: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十法 下一篇:话题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