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9:31:35

对初中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思考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探索乎?回答应当完全肯定!学生学习语文不去探索,其语文素养是极不完美的。初中生学习语文有探索能力乎?回答也是完全肯定的!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仅在探索乎?其回答还不能予以完全意义上的肯定!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探索,迫在眉睫乎?应当是不可迟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相关的思考,也有着较为理想的学生对探索性语文学习的获取。现拙于笔端,期求方家予以教正。

一、探索性语文学习需求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始得以充分的体现。人们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着理想的智育。学生也因此在自身主体地位得以充分落实的基础上主动和愉悦的学习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仅是实现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还应当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已经成为一切学科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的主旋律。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初中语文教学其本身就在探索中。窃以为平时学生对文本之文字、文学、文化方面的自主学习是否就可以统而笼之地说成是探索?应当还不能。

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会发现学生经过数年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在阅读感悟方面,对文本的感悟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基本的套路,让学生运用基本的套路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基本意义上的阅读感悟,不能认为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所以,学生的探索应当是对教材文本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意义上的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尤其是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是人新我特的探索,那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样的外国文学作品所告诉人们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仅以为“于勒”就是一个相当意义上的败家子,那就显得有失偏颇。教学时,我们避开相关意义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去真实地实现着自己的探索。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家所发表的见解则是完全的不同。尤其有学生以为于勒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牺牲品,如果于勒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那根本不可能如此,因为他的亲兄弟不会这样,因为整个社会也完全不会这样。

二、 探索性语文学习需求实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处在比较特殊的教学阶段――初中,教学的时间比较短,用于复习迎考冲刺的时间比较长,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三唯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建构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而且是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用于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训练的时间会相当的多,教材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建构的主动者便是教师,建构的主要过程就是教师去传授,那教师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的讲授,离不开课堂,教师的讲授充分利用课堂里的45分钟,显然教学课堂也就显得相当重要。

针对如此教学现象,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探索的可能?应当没有。不要说让学生去真实意义上的探索,就是最为基本的形式在课堂上也是那样的销声匿迹。这又何谈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探索?对此,要谈及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索,作为教师应当力劈艰难,企求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实实在在。实现学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实实在在,需要人们大刀阔斧地斩去那些无效而又机械的重复训练,给学生以探索性的时空;实现学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实实在在,需要人们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也更需要利用我们教师本身,即让师生一起凭借教材文本形成强有力的课堂教学的互动,引领学生走向未知意义上的探索。

如教学一代伟人的诗词《沁园春・雪》,这是一篇气贯长虹的伟人诗篇,是一部表现中国革命传统的诗篇。诗篇作于1936年2月距离现在已是一百多年,那时正是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创作了这首词。教学时,让学生发现作品所描写的意向还不是太难,但让学生去发现作品所表达的胸襟则显得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一切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如让学生去发现词作是怎样写景的,让学生去发现作者采用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的结构写法,让学生去发现下阕是怎样议论和抒情的,学生发现作者由景入情,评说历代帝王,抒发豪情壮志,学生发现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做了坚实的铺垫。

三、探索性语文学习需求成

人们都有成功的欲望,也都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何尝不是?初中生的探索性语文学习又何尝不是?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阅读感悟的探索性学习中,我们很少顾及到学生如此的感受。平时的语文教学,教师似乎都已经感觉到学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重要,也在让学生去进行探索性阅读感悟。但当学生不能在探索性语文学习中获取感受时,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便戛然而止。教师便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感悟代替著学生的感悟,虽然学生没有对教师进行抵抗,但学生的内心不服,应当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平心而论,既然让学生去探索性的语文学习,那就要让学生能够探有所成。高中生的探有所成,其意义是相当深刻和深远的。也许人们会这样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探有所成,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活力四射,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其实还不仅局限于此,就是学生的高考乃至于未来都是可以受益的。

譬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是一篇在文学历史长河中与李密的《陈情表》和《祭十二郎文》呈现三足鼎立的作品。学生在小学学过相关描写诸葛亮之传奇形象的作品,但让学生感到读之不流泪谓之不忠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也不能就因学生的阅读感悟有一定难度,就放弃学生的阅读感悟,而应当做促其阅读感悟成功的事儿。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认真读《出师表》,坚持让学生读与《出师表》相关的作品。学生在认真读着《出师表》时,发现其结构安排得当,所运用的语言恰如其分。学生在广泛读着与《出师表》相关的作品时,就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一代诗圣杜甫和著名词人陆游之所以那样的欣赏《出师表》,是因为作品不仅仅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初中生探索性语文学习,对教师而言应当须要做出永无止境的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应当做出永无止境的学习探索,对于我们教学双方,则应当去做出永无止境的互动。因此,作为教师要沿着困难上,以此达成促进初中生探索性语文学习的理想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226200)

上一篇:《济北诗话》诗学思想浅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