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出海做“国际买手”:买了什么?怎么买?

时间:2022-09-21 07:31:11

国企出海做“国际买手”:买了什么?怎么买?

先从股市说起,今年的股市可谓跌宕起伏、段子频出,国家队虽然高招不断,但想要力挽狂澜似乎路途漫漫。其实此次的牛市一直被定义为“慢牛”、“改革牛”,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股票市值的拉动,让国企的估值达到更合理的水平,再通过国资国企改革,将国企的股权转移给民企,最终反哺实体经济,提高国企股权的混合度。然而,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老股民已经经历过一次大跌,5000点时果断跑了。

言归正传,国企的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一直是改革的方向,有人选择在国内混,有人选择在国外混。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规模1400亿美元超出中国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处于改革前沿的上海国资国企也正大踏步地走向海外,境外企业分布5大洲29个国家及地区。

笔者今天就讲一个在国外“混改”很成功的例子,那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光明食品集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用好国际游戏规则,正在努力完成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从过去看中国地图做企业,到如今在世界地图谋篇布局,其上半年海外业务成绩单让市场刮目相看:1-5月海外企业营业收入增幅为30%,利润增幅为31%,均超过了集团主营业务的平均增幅。

先看看它的战绩:今年6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与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钱的投资公司”阿布扎比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筹划建立百亿元人民币量级的食品产业基金。其先后还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75%股权、英国维他麦食品公司60%股权、以色列乳品企业特鲁瓦多数股权。

在海外买东西,最主要的应该是解决买什么的问题。过去中国企业喜欢出去买资源,买地买房买楼,俗称“抄底”。抄底是对的,否则别人牛的时候,凭啥要卖给我们呢。但抄底也要选好,选择那些业绩强可能反弹的,同时考虑一下对方能给自己什么、自己的筹码除了钱还有什么。

笔者认为,买买买最重要的是“互利”,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对方的资产也很难融入进来。例如,可以分享渠道,光明食品2011年收购的澳大利亚玛纳森,其业务渠道横跨零售业务、餐饮服务、工业及出口等领域,旗下拥有或超过70个本地和国际知名食品零售品牌以及美食供应商品牌,这种多业务组合的网络体系,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毛利率空间可得到提升,进口食品的价格也会下降。光明收购玛纳森,就是分享了渠道和资源,为彼此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条件。

而国企不是“金主”,每一笔投入更要计较是不是“划算”,否则没法和人们交代。过去国企海外投资巨亏也是常事,一段时间甚至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因此,海外投资更需要游刃有余地利用国际市场规则,最大幅度降低成本。

而为了降低成本,有两个手段是比较好的。一是资本市场上市。2013年,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购不到三年实现投资收益翻番,这也是中国国企境外收购并实现境外上市的第一起案例。笔者了解到,光明食品还力争将玛纳森在年内上市,同时积极备课准备维多麦的上市工作。

通过上市释放财务风险,加大可持续投入,有效加强风险管控,绝对是海外并购的高招之一。如果并购方战略和自己不一样、核心主业没有办法重合、或者完全是属于“烂果子”,再便宜恐怕也不能摘。

二是“金融工具”省钱。光明食品在并购过程中首先运用了国际信用评级、俱乐部融资、全杠杆融资、过桥贷款、发行国际债券等有效做法,在并购以后又同时完善建立了对海外企业的资产、投资、财务等管理制度,才有了比较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海外企业绩效。利用金融工具,让银行和债权市场帮自己分担成本,就和贷款买房一个道理,绝对是划算的。(完)

上一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重要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