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到一个“实”字

时间:2022-09-21 08:22:24

做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基础。相反,一个做人虚伪,办事浮华的人,也许暂时能得到一些欲望的满足,但他会像一朵浮云,也许终生不能把脚踏在地上。这里,我想把“实”分为三个层次。

1.给孩子说实话创设氛围

人们常说:“童心出真言。”这表明孩子是最实事求是的。他所说的是他真实看见的和感觉到的。孩子说话前不会左思右想、反复琢磨,经常是出言无忌的。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孩子不讲真情或编一些话来骗父母的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面对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年幼的孩子不知道的、不会的、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需要探索,他渴望知道,他希望自己能干。在孩子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由于无知而形成的一些错误,这本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有些父母对孩子缺少了解,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评价孩子的行为,或者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或说了谎时,父母又不能以民主、平等、友好的态度去体谅自己的孩子,更不能耐心地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而往往采取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孩子面对可能招来的训斥或打骂,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编造一些假话,以求蒙混过关。因此,要让孩子说实话,父母要创设一个让孩子说实话的氛围。

首先,要真正了解成长中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父母的责任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积极地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其次,一旦孩子做错了什么事,一定要理智地加以处理,坚持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只是简单训斥或打骂,只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恐惧感,而不能从错误中学到该学的东西。一旦孩子有了恐惧感,就更不会说实话。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你的要求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才能不看到你那张失望的脸。

2.给孩子认识实效寻找一种感觉

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除了兴趣和个性因素外,是否还与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孩子最初的时间观念是很模糊的,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因此,成人要利用日常生活情景,让孩子逐渐产生效率的意识。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我们是用钟点来表示时间的。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几点钟有动画片……坚持每天形成规律。孩子会对时间有一个初步的模糊的概念。你可以在大闹钟的相应位置上贴一些小图标,表示到某一时刻该做什么事。很快你就会看到,当孩子看到时针指向巧克力时,会大声向你报告:“吃午点的时间到了!”

其次,要让孩子感觉到做一件事的时间可长也可短。如同样一段路,跑过去用的时间短,走过去用的时间长。同样的一个手工,有的小朋友做得快,用的时间就短,有的小朋友做得慢,用的时间就长。

最后,要让孩子明白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外边玩的时间太长,在家看动画片的时间就没有了;写作业太慢,花的时间太多,出去玩滑板的时间就没有了。要想几件事都干,每件事就要做得快一些。这就是最初的效率意识。

3.给孩子提供一个言行务实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妈妈,身后可能会跟着一个顺手牵羊的孩子;一个经常言不由衷的父亲,会发现自己孩子说话有时也闪烁其词。下面这段母子对话,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某些品质从是哪里来的。

母亲:“你不是跟我说,小明学习不努力,还经常和同学争吵吗,刚才你为什么对他说同学们都喜欢他呢?”

儿子:“我对你讲的话当着他的面当然不能说了,要不然,他就不跟我好了。”

母亲:“你是小明的好朋友,应该把同学的意见如实告诉他才对呀。”

儿子:“上次李叔叔来咱们家,你不是也当面说欢迎,他一走你就说你最讨厌他。我还说妈妈真虚伪,可你说这是灵活……”

我并不想评价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否恰当,但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孩子在看着我们的行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上一篇:产后瘦身窈窕计划 下一篇:我要穿花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