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赠一”的误会

时间:2022-10-18 11:26:50

【前言】“买一赠一”的误会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只标明优惠,但不标明优惠多少钱,或标明了优惠多少,等消费者到了商场才发现,并非所有的商品优惠,只有个别商品才优惠; 过度宣传食品疗效,误导消费者以为食品就是药品; 在无统计数据、无调查根据的情况下,有的广告宣称自己是“产量第一”、“销量第一”; 使用...

也许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情况:

“瑞士巧克力”不标明产地在中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在瑞士产的巧克力;

某某药“药到病除”;

有使用期限的产品,广告却故意说明安全使用期;

获奖产品不注明获奖级别和颁奖部门;

只标明优惠,但不标明优惠多少钱,或标明了优惠多少,等消费者到了商场才发现,并非所有的商品优惠,只有个别商品才优惠;

过度宣传食品疗效,误导消费者以为食品就是药品;

在无统计数据、无调查根据的情况下,有的广告宣称自己是“产量第一”、“销量第一”;

使用“最佳”、“最好”、“首创”、“第一”以及“世界级水平”等无限高度的形容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广告中可以没有这些信息,但如果有,必须非常明确,不能含糊其词。因为消费者正是依靠广告对商品的性能、价格、用途、质量、有效期限等方面的说明,来决定是否购买的。含糊其词必然误导消费者。《广告审查标准》进一步解释说:“广告中宣传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构成、生产方法、价格、用途、质量、产地、担保必须准确,不得使公众产生误解。”

以下情况我们也不陌生:

买一送一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买一送一”的广告。

实际的情况可能是:花300元买一件商品后,得到一个免费手绢……这也是“买一送一”了。《广告法》指出:“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没有标明的,就是违法。按照这个规定,“买一送一”广告应当清楚地说明买什么,送什么。例如:“买一双鞋赠一双袜”,才是合法的。

国际金奖

一些商品、服务广告常冠以“国际金奖”或“大奖”,以获得消费者信任。这类广告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4月第75号文件指出:有大量奖项是用钱买来的,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没有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在有关部门制定出奖项管理的办法之前,暂时禁止在广告中宣传境外获奖。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个产品获某国的“大奖”或“国际金奖”时,一定不要轻信。

治愈率达到……

我们常常在医疗、药品以及保健品等广告中,看到治愈率或有效率达到多少的信息。当然,百分比通常都高达80%甚至90%以上。但是,这是被广告法所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

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与其他药品、医疗机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等。

也就是说,保证一定治好病的广告,说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多少的广告,以及出现医生、患者形象的广告等,都是违法广告。

《广告审查标准》第七十条也规定:要禁止出现恐吓或诱导消费者的语言、文字和画面,比如:如果不使用该广告产品,就可能导致或加重某种疾病;或如果使用广告产品,就可以使疾病迅速治愈、身体康复等。

还有一些广告喜欢利用谐音修改成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灭蚊器广告);“依依不舍”改成了“衣衣不舍”(服装广告)……这些广告词的确能加深我们对产品的印象,但却导致了祖国语言的混乱,对孩子产生误导,甚至引起教学的困难。1977年3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强调:“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要求杜绝这些现象。作为家长应对此有所警惕,碰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是在滥用成语,是错误的,并告诉孩子这些成语的正确写法和正确用法。

上一篇:金钱观 第9期 下一篇:怎样训练弱智儿童的坐、站、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