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与作用

时间:2022-09-21 03:57:44

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与作用

摘要: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诸多因素。既有老师教的因素,也有学生学的因素,同时还有学校管的因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基本素质、备好每一堂课,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发挥好班主任的各项重要作用,当然这些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土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花朵,学校的管理是养料,这些因素同时作用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兴趣 督导 教学质量

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学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知识基础、努力程度、兴趣爱好,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许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教学质量才会好,才会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笔者从教学和管理两个层面谈谈自己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看法。

一、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教师这个称谓,不仅意味着尊敬,更意味着责任。教师要想对得起学生叫他一声“老师”这一亲切的称呼,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责任,就应该有过硬的素质。

1.教师必须具备五个基本功。

这五个基本功是,一口好话、一手好字、一张好嘴、一套好方法和一手好文章。教师要能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并且要注意保养好嗓子,这样会在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教师应有好的板书技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一张好嘴”是指教师应该有好的口才,这样会使讲课富有感染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好方法就是通过钻研各种教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特色。好文章指的是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这会使教师的表达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师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教学就活起来了。

2.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引路人。

教师是五种角色兼具的人,这五种角色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社会角色非常重要。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因此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3.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所教授学科知识的渊和多学科知识的博。教师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鲜活的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其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掌握相关学科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这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但是,教师只有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潜力,才能成为真正让学生敬佩的教师,这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4.教师必须融情感于教学中。

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教师要把情感贯穿于整个课堂,融入“精、气、神”,这样就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使教和学的主体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洋溢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不用感情来教学,教师的教学就没有积极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即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进步的快乐。

5.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

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把教书仅仅当作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从某个角度讲,就只是个“教书匠”,这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教师对自身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他也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如果将其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事业,看作是为之奋斗一生的追求,那么教师就能够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接受知识变得相对容易、相对轻松;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个性和审美等诸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应该备好每一堂课

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备大纲、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摸清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知识水平,做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1.研究教材规律,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研究教材规律。这是讲好课的前提。

首先要占有大量资料。在讲授某专业某一教材时,教师除熟练掌握其内容外,还要研究本学科不同版本、不同层次的教材;了解其教材内容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还要阅读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参考资料。知识面狭窄的教师,授课肯定干巴巴,不利于学生智能开发;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占有大量资料,才能达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的要求。但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卖弄知识,否则就会失去针对性,就会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

2.精心组织教材,启发学生思维。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1)分析重点难点,讲解深入浅出。教师要分析每次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力求讲清讲透,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来,并要注意逻辑性和顺序性,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对教材中易懂的内容,教师可以加快讲授速度或让学生自学。

(2)设计的例子恰当有趣,防止庸俗脱题。教师在组织教材内容需要举例比喻时,在备课中或课前要考虑好,做到举例比喻有利于阐述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加深印象;不能临时拼凑,不能与所学内容无关。否则,举例不恰当会弄巧成拙,太庸俗或者脱离主题,而丧失意义。

(3)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不时地提出问题,可以自问自答,或留出思考余地让学生回答,使其思维随着讲授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

3.最好能达到脱稿授课。

脱稿上课是指不看教案教材讲课,而不是不要教材教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其次要精心备好教案,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做到脱稿授课且游刃有余,这也是当教师的基本功。初上讲台会有困难,不必要求。但是,同一学科授课多年的,就应该做到脱稿授课了。这样做,教师一能主动发挥,动以手势,声情并茂,产生吸引力。二能使视线始终面向学生,密切注意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讲解内容的深度难点,并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绝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人们的注意和思考,随后人们便会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最后达到完全理解。

1.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馈快,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

人的某种爱好和追求,往往是由于最初偶然成功的喜悦所鼓舞而开始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每一次享受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对此更加有兴趣,更加有信心,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4.讲究语言技巧,突出授课的启迪性、诱导性,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的语言不仅应该做到准确、清晰、生动、逻辑性强,而且应具有简明、形象、亲切、风趣等特色。形象、生动、幽默,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比空洞的说教有用得多,它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教师非常感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传统教学偏重于“教”,轻视学生的“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灵活性、创造性,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二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两者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后者无论对学生的现在或是将来都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掌握不断更新的知识,适应社会的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五、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

当代社会是一个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并重的时代,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桥梁。所以选择好班主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工作是一所学校工作质量的缩影。可以说,学校的全部工作都与班主任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影响着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

从学校整体来看,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组织来完成的。班主任是班级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学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的桥梁。班主任既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直接引路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和人生态度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鉴于班主任工作对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所具有的重要影响,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其教育主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使班主任能够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教学督导

我们干任何工作,如果没有有效的督导,就无法保证其优质高效。这里的督导不是去督促管制人,而是对工作质量的一种鉴定和纠正,是对工作者的指导帮助,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保障。

1.督“教”与督“学”的关系。

能动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沟通合作的关系,是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所以,教学督导不仅在于了解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检查学生的学。既要督“教”,又要督“学”,把两者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督”与“导”的关系。

在教学督导中,监督与指导是密切不可分的。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往往只“督”不“导”,这是当前部分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出现的最大弊端。教学督导工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督”,但从实质上看更应该注重“导”,“督”仅仅是手段,“导”才是目的。在督导工作中,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达到教学督导的最佳效果。在具体工作中真正做到“督要严格,评要客观,导要得法,帮要诚恳”,使被督导者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为此我们应该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方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把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董维佳,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洪贞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凤尾鸡冠花的花序及花色素苷积累 下一篇:关于生物课堂教学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