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高等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2 11:11:33

衡水市高等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复合型英语人才对衡水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衡水市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能运用英语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不同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复合型英语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衡水市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态势,英语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衡水市在国际国内商贸竞争中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英语人才,使他们成为能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不同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然而,为我市培养英语人才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对此进行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市生产力比较落后,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门人才,我市的高等教育进行的是“精英”教育,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一直遵循的是单一的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强调英语专业知识的灌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以英语为交际工具,从事口、笔译工作的翻译人员,担任各级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师资,以及将英语作为研究对象,专门钻研外国语言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人员。

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正逐渐减小,过去那种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英语专业应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改进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专业的课程应当由英语语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和跨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组成[1]P32。高校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合理地、科学地设置课程,可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是强化语言技能,突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阅读、初/中级听力、初/中级口语、写作、语法、第二英语等。专业课主要课程包括: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译高级写作、英语口笔译、英美报刊选读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有一个理性、科学的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主要课程包括:语言学、英美文学、文体学、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等。

3.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旨在培养英语人才宽广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可分为应用英语课程(包括科技英语、外贸英语、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各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英语教育课程(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实习)和语言文学课程(语言学概论、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选读、高级口译、高级笔译等)。此外,各高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市场需求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系选修课程学习,如商务、经济、贸易、管理、计算机运用、文秘、经济法、国际法、商务法律、交际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外交交往、社会学、哲学等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按照重实践、强能力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各高校应实行学校与地方用人单位实行零距离对接,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校外建立实习、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生产建设第一线,将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加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市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又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第一线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实践和奉献。教育离不开教师,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然而,在我市高校中,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有待改善。特别是既熟练英语,又掌握经济、金融、外贸、法律、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教师相对紧缺,专任教师中这方面的人才很少。这样的师资条件很难培养出我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及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因此,加强教师业务进修和引进高素质复合型英语教师应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真抓实干地促进宽口径英语人才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制作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并付诸实施,同时加强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满足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合格人才培养的保证。在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时,各高校应该始终坚持英语专业的学科地位,同时十分注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既能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又能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而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衡水市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J].英语与英语教学,2003,(1).

本研究为2009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上一篇:从功能的视角看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教的角色定... 下一篇:高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环节网络教考模块化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