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

时间:2022-06-20 08:26:15

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

摘要: 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促使研究生大量阅读国外文献、全面了解本领域内的学术动态、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是由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过程重要的过程和手段。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移植创新 自主创新

如何大力加强并实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创新氛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思维尤其重要。移植创新法是科研活动中直接获得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移植创新就是将某一领域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移植到另一领域当中,从而创造出新产品。移植发明是科学研究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应用研究最多的方法之

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有时也来自于移植[1]。

要创新首先得有创新意识。首先不能满足于紧跟和填补空白,现在国内学界很热的肝移植、微创手术局部消融这些技术都是国外原创的,我们最初都是直接拿来应用,在完全掌握其技术核心后,再进行自己研发,即自主创新,创造出新的技术和理论,推动医学向前发展。纵观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技术与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移植创新最原始的过程而已。日本科技创新的许多领域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他们最初也是先将世界上先进知识与技术搬过来即移植过来,进行消化吸收,掌握其核心基础,再加上自己的思维改进独创,完成了“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过程,创造出独特的技术与产品,领先于世界。我国现代工业也是走“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汽车工业的技术合作,创建了合资企业,首先是引进他们的技术产品,在我国组装,经过几年发展,我们不但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而且经过自己独创,创造了奇瑞等自主汽车品牌。

目前我国培养的硕士、博士,他们的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在查阅移植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设计完成的。

1.从移植创新开始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称为移植创新或二次创新,是我国形成后发优势进而赶追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2]。目前硕士研究生不同于博士研究生,绝大多数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或者很少查阅过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科研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查询文献,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搞科研。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要指导研究生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在确定研究方向后,要求研究生广泛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别人在你的研究方向方面都作了哪些研究,你想研究的课题别人是否已经有报道。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所选课题国内外都会有相关报道,不可能你设计的课题别人一点都没有想到,往往是当你想到如何解决某些科研问题时别人已经想到或解决了。

因此,导师应当指导研究生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首先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中的技术原理、研究方法等移植过来,进行消化吸收,待完全掌握其技术原理与方法后,再通过改进,运用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法。例如,牵引成骨术在延长骨的长度方面是最理想的方法,近十几年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口腔中下颌骨骨质缺损的修复克服了自体骨移植远期效果差的弊端,解决了过去难以解决的下颌骨大部分缺损修复难题。我们掌握了牵引成骨原理,发现牵引成骨技术仅限于直线方向延长骨质,非直线骨缺损修复就无法完成。针对牵引成骨器这一缺陷,我们设计了下颌骨前部马蹄状骨缺损修复三焦点轨道式牵引成骨器,消除了不能修复曲线骨缺损的缺陷,并申请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又如microRNA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microRNA对于恶性肿瘤的产生有重要作用,有很多报道表明肺癌、肝癌、结肠癌等的发生与microRNA密切相关,而口腔癌是否与microRNA有关报道较少。抓住这一线索,我们设计了粘液表皮样癌与microRNA相关性研究课题,作为研究生课题。以上例举就是移植创新的过程。

培养研究生最为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移植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有较强的查阅文献能力,一般一周作一篇英文文献体会报告,在研究生当中讲解。经过反复磨练,研究生看英文文献像看中文那样熟练,基本就能成为移植文献“高手”。查到一篇有参考价值的科技论文,研究生不应仅限于阅读,而且应认真找出文献的中心内容,指出其缺点和弊端,记下对自己启发较深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任何一篇文献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缺陷,况且所研究的事物总会有进一步探索的地方,所得结论不可能将问题解决得完美无缺。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改进,才会有创新、有突破。事实上,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都是来源与移植创新。如原苏联学者Ilizarov[3],[4]移植掌握了骨细胞在牵引力作用下发生细胞增生原理后,经过大量牵引成骨动物实验,完善了肢体长骨的牵引成骨技术,治愈了肢体长骨的多种疑难疾病,造福于患者。

2.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前人没有的发明、创造或贡献[5]。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虽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但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的成果。历史证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从模仿到创新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引进、模仿和相关的技术学习如果仅仅只是量变的过程而没有实质的变化,那么就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超越发展,进而站在世界的科技前沿。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在已消化吸收的项目仅占引进技术的10%左右,有很多企业在技术引进后没有进行创新,只是直接使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低,缺少创新,已经成为制约技术引进效果的关键因素[2]。

研究生大量阅读国外文献、全面了解本领域内的学术动态、较强的文献综述能力是由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过程最重要的过程和手段,学会从浩瀚的科技资料和文献中寻找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思路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很难想像一个不会有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研究生会作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课结束后导师应制订好研究方向,要求研究生在一年内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掌握本研究方向内的学术动态,然后综合各种文献写出一篇有质量的综述。导师与导师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就研究方向的课题设计相互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反复思考,反复磨练,最终以自己的思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解决课题研究方式。自主创新是长期学习、消化吸收、积累的产物,是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

总体上看,我国培养的硕士生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与意识不够,创造性成果较少[6]。因此,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仍是提高硕士生教育质量的中心问题。为此,我们在硕士研究生课题选题设计中应注意避免:(1)简单移植。例如已有报道的工作在兔身上进行,现改为在大鼠或狗身上进行。(2)简单揭示表面现象。不少论文仅仅停留在观察某些指标伴随疾病的改变,而没有深入研究这些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因果关系。(3)简单延伸与推理。

当然,要求每一名硕士研究生都能完成一篇有较强自主创新性论文,那是很难做到的,毕竟许多硕士研究生刚刚本科毕业,查阅文献与课题选题的方法才初步掌握。但导师要给研究生布置任务,施加一定压力,让他们尽早提高熟练运用文献能力,促使他们找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思路。笔者读硕士、博士时经常看到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不分节假日日夜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深刻体会到科学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要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攀登。

参考文献:

[1]余上坊.移植创新法[J].科学启蒙,2004,(4):12.

[2]肖斌,刘晓元.试论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9-13.

[3]Ilizarov GA.Thetension2Ⅰ.The influence of stability of fixation and soft tissue preservation[J].Clin Orthop,1989,(238):249-281.

[4]Ilizarov GA.The tension2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tissues.Part Ⅱ.The influence effect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2 traction[J].Clin Orthop,1989,(239):263-285.

[5]何振雄.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36-37.

[6]韩启德,侯卉.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谈博士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到培养,学位研究生教育,1997,(6):11-13.

上一篇:高校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生择业心理的引导 下一篇:从功能的视角看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教的角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