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字新闻业独立宣言

时间:2022-09-21 03:41:28

美国数字新闻业独立宣言

“我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看好新闻产业未来20年的发展”,这大概是新闻产业长久以来听到的最悦耳的评论了。今年2月,硅谷以“踏准每一个重要趋势”闻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在一篇博客中,以此为开头,写下了“我们也许正处于新闻业的黄金时代”论断。

他应该表达得更严谨一点――我们也许正处于“数字新闻业”的黄金时代。当来自美国东海岸的媒体精英遇见来自美国西海岸的互联网技术精英――他们的相遇意味着美国数字新闻媒体将迎来美好未来吗?

天哪,钱和人全跑他们那儿去了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来自硅谷的资金开始不断流向美国的数字新闻产业,新闻类创业企业不断出现:社交新闻网站Upworthy 获得1200万美元投资、趋势类新闻网站Ozy获得540万美元投资、女性新闻网站Bustle获得600万美元投资、短视频新闻网站NowthisNews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而那些已经打响名头的数字新闻品牌则获得了更大数额的追加投资:Vox媒体(Vox Media)在2013年末拿到了4000万美元,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获得2000万美元,包括2014年3月初的1200万,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拿到了1700万美元投资。

无论是数字新闻行业的创业公司还是已成气候的数字新闻品牌,得到投资的名单都可以拉得很长。美国创业企业数据库CrunchBase的信息显示,自2012年7月以后,共有超过100家数字新闻类公司得到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

当知名科技记者Swisher 和 Mossberg年初刚跨出《华尔街日报》的大门,就有人根据他们的影响力和手中的资源,为他们即将创办的网站开出了3000万美元的估值――这个行业对其公司的价值开始有了判断的基准,以至于前一段时间Business Insider被标出1亿美元的估值后,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少”。

估值、投入、退出,在行业层面上,数字新闻媒体的生态系统正在慢慢形成轮廓。

在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看来,大量资金涌入的现象得放到更大的背景下考量。“早晨起来,你去刷一下CrunchBase或者AngeList(美国社交网站),会发现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20多亿美元的投融资、数十场并购,而这其中的一半发生在美国。现在整个科技产业正处于投融资的热潮当中,数字新闻平台就是其中一部分,能火爆起来也不意外。”

跟随支票激流勇进的,还有来自美国传统媒体的精英。

同样是在2013年下半年,传统媒体的明星记者和编辑似乎约好了时间,开始集体投入数字新闻平台的怀抱。因斯诺登事件出名的《卫报》记者格林伍德离开了英国东家,加盟由eBay创始人创建的非营利新闻机构First Look Media;在《纽约时报》工作了近30年的著名编辑比尔・凯勒加盟了一家专注报道犯罪新闻的网站;Vox已经接纳了五位《华盛顿邮报》出身的老记者……如果把跳槽的名单汇总,其华丽程度足以媲美任何一家著名媒体的核心团队。

Vox传媒的CEO Jim Bankoff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这样评价这一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因为赚得多才去数字平台,他们是想创造出来一些非凡的事情。现在,科技可以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科技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创意、讲述故事、实现新闻理想。”

一个全新的时代可能已经来临了――投资人安德鲁・巴瑞卡认为他所投资的Vox将来有机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当这个时刻来临的时候,Vox不会是唯一一家。”

新生代需要另一个声音

科技,是传统新闻机构从业者纷至沓来的原因,同样也是硅谷的投资人们看涨数字新闻媒体的重要因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带宽的大幅提高,数字新闻媒体在报道质量、读者体验和传播速度等多方面开始赶超传统媒体。来自硅谷的资本与技术精英们,终于看到可以颠覆甚至取代传统媒体的可能。

看看Upworthy,这个只有四十几个员工的新闻网站,其获得读者的方式与速度,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投资人会看好数字新闻的未来: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Quantcastt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每月全球会有9000万人访问Upworthy。用《纽约》杂志的话说,“它的无所不在扭曲了网络空间的力场。”

这家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创业公司之所以能扭曲力场,其秘诀在于专注于浩瀚的网络空间里被人们忽视,但值得传播的有社会意义的“旧闻”,而不是被人重复报道的“新闻”。他们从各种社交网络发掘出可作原料的视频、照片,经过加工,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以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这些精心编辑的“旧闻”在社交网络上常常激发上百万人的分享,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效应。

在美国,Upworthy的成功已经引来了众多效仿者。“本质上讲,这些数字新闻网站都是科技公司。他们懂得人们怎样运用科技,并从中得到启发去创造和呈现内容。”硅谷著名投资人埃里克・希珀(Eric Hippeau)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由他管理的风司在过去几年投资了多个数字新闻平台。

“这些互动新闻模式的设计,让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带领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就像是一个互动游戏,让你深陷其中。”前Ibtimes编辑薛建聪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事实上,每一代人都需要一个声音或者一个媒体品牌来代表自己,那个声音曾经是《华盛顿邮报》、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而现在新一代人需要来自于另一个维度的媒体品牌。Vox传媒的投资人安德鲁・巴瑞卡(Andrew Braccia)说:“新一代的受众需要的是完全生长于网络空间的媒体品牌,这些品牌能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

数字新闻媒体在依靠科技力量的基础上,自身生态系统也正发生变化,商业多样性出现了,这是一个健全商业系统建立的前提。正如美国专栏作家大卫・卡尔所言:“有多少个数字新闻网站,就有多少种做数字新闻的方法。”

首先是致力于服务“小众”新闻网站。这些正确分辨出小众群体,并成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媒体,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得到了投资人极大的关注。比如专门为千禧一代打造的政治与社会新闻网站PolicyMic;Dodo则立志于报道有关所有动物的一切事情……你很难找到以综合新闻为卖点的创业型数字平台了,所有新兴平台都是依据读者喜好而建的垂直型新闻网站。

“这些垂直网站都是围绕着不同人群的兴奋点建立的,”新兴媒体Complex传媒的CEO李察・安东尼罗说。他运营的Complex传媒同时运营着十几个网站,全都关于板鞋的消息。去年秋天,安东尼奥的公司得到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而投资者正是板鞋的零售商。

数字新闻媒体的多样化让投资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商业基础,更令投资人兴奋的是,他们今天所创建的媒体品牌也许会成为下一代人的最爱―下一个CNN、ESPN、《纽约时报》。

挑战

在希珀看来,值得投资的数字新闻媒体必须要能理解和运用科技的力量。但成亦斯,败亦斯。去年12月,Facebook决定升级新闻推送端News Feed的设定标准,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看到更多高质量的文字内容,而不是病毒式疯传的照片与视频。这给了Upworthy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记重拳。拥有10亿数量级用户的Facebook是支撑其流量的核心――当这个核心开始堵住他们的流量,结果是悲惨的:接下来的两个月之内,Upworthy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被腰斩。

病毒式数字新闻网站的遭遇也加深了怀疑论者对这次数字新闻媒体投资热潮的质疑――这一切“增长”是否真的可持续。资金、人才仍大举的进入,让很多人开始怀疑数字新闻媒体是不是在创造下一个互联网产业泡沫。

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广告不稳定。在无法收取用户费用的情况下,数字化广告的总额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数字新闻平台还要和涉及影视业、游戏业等方面的网站争夺这有限的广告资源。

面对质疑,很多行业内知名的从业者却表达出对未来十足的信心。“这不是泡沫”,Business Insider 的创始人之一凯文・瑞恩(Kevin Ryan)告诉专栏作家大卫・卡尔,“从长期来看,那些基础的指标,例如,广告的收入、移动端用户、每页内容的阅读量等等,这些都在增长。”

骆轶航更乐观些:“美国的很多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字新闻平台不就是好榜样么,已经营收无压力啊。”在他看来,广告、展会、出品调查报告等业务已经为数字媒体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看看科技媒体TechCrunch的展会,一个展位每天3999美元,每场都会有300至500个展位,各家公司都挤破头的要来参加。”

数字新闻媒体开始用不同的手段来呈现新闻,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其中的明星仍是前文提及的Upworthy和它的小伙伴们,虽然他们病毒式的内容过分依赖社交媒体平台,但依赖并不一定是坏事,看看BuzzFeed。

成立于2006年的BuzzFeed是赶着社交网络的浪潮成长为年营收达1亿美元的数字新闻平台。去年12月,Facebook对新闻推送机制的升级,BuzzFeed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新闻质量的重视,这个两年前采编团队还只有6个人的平台,现在有超过170人在制作内容,去年还不惜重金组建了新闻调查团队。

数字媒体开始明白打内容牌可以真正吸引到用户和投资人。记者Swisher 和 Mossberg在离开《华尔街日报》后创建了自己的数字媒体,在被问及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科技新闻领域中生存时,他们回应:“我们会把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科技新闻报道中。”

拿内容质量当卖点,让媒体人很兴奋,按照Vox传媒的CEO 吉姆・班克奥夫的说法:“现在的数字新闻媒体都在为内容的质量而力争上游。”

过去10年,网络以“破坏性创造”之名瓦解了传媒业生态系统,只可惜破坏已定,创造未满。10年中,竟然没有几个原生于网络的媒体品牌形成气候。

“当大多数人都在关注怎样才能在新闻内容和形式上花样百出时,就很容易忘了新闻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而一个数字新闻平台可能需要数年的工夫才能建成。”专栏作家大卫・科尔提醒道。这也是为什么硅谷的投资者总强调“从长远的角度,看好数字新闻业”。

薛健聪同意这个观点,“很多投资人现在的投资是在为了长远的未来进行战略性的卡位,他们并不认为眼下数字新闻能赚到钱,但未来的可能性不得不让他们现在就着手做准备。”

美国多媒体集团Vice和Vox传媒的子网站

Vice旗下的6个垂直网站

Motherboard: 科技趋势、文化的深度报道

I-D:前卫时尚文化

Noisey:前卫的流行音乐

The creatorproject(创想者计划):报道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尝试。

Fightland:武术、格斗信息

Thump:电子音乐文化

Vox旗下6个垂直网站

Verge:综合性科技新闻网站

SB nation: 体育新闻及评论

Polygon: 游戏新闻

Curbed:室内外装修,及地产新闻(在美国大中城市有子网站)

Eater: 美食、餐厅、夜生活(在美国大中城市有子网站)

Racked: 消费信息(在美国大中城市有子网站)

传统媒体的新空间

美国传统媒体显然不甘心就此淡出历史舞台,他们在数字空间里寻找着新的存在方式。他们开始向数字空间的土著学习,以适合网络传播的方式来打造内容。

《大西洋月刊》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主网站的基础之上,又建立了五个子网站。其中一个叫做QUARTZ的网站值得所有同行学习。在这个平台上,新闻不再按照政治、经济、商业、娱乐、体育等版块来划分,所有的选题都来自于编辑定期推出的“迷恋之事”( obsessions)。这些迷恋之事都是时下值得关注的社会及商业议题。编辑同时会根据“迷恋之事”当下的重要程度来选择是否把它替换成其他议题。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在数字平台的发力则显得十分失败。2013年,《纽约时报》意图以数字视频战略打开“付费墙”之外的另一个盈利增长点。他们对局势的判断十分正确,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8-49岁成年人中,有近一半的人会观看在线视频新闻,且急需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这本是《纽约时报》翻身的机会,至少也可以赚些钱“贴补家用”。可最后,视频团队竟然没有做出足够的视频以供播放。这不仅丢脸,也吓跑了在旁观望的广告商。

也许像《纽约时报》这样的传统媒体真的没有在数字时代生存的基因,这才使得亚马逊集团董事会主席贝索斯在收购《华盛顿邮报》后,媒体精英们都希望这个已经颠覆了一个产业的亚马逊掌门人能为传统新闻媒体也带来革新。他们希望贝索斯所代表的科技力量、对未来的远见和巨额的资本能让这个传统产业成功跳入下一个时代。

上一篇:高炉煤气放散塔点火装置改造 下一篇:任鑫:我的决策一半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