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内部控制 提升企业竞争力

时间:2022-09-21 03:13:08

完善内部控制 提升企业竞争力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就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在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产权结构;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10-02

进入21世纪,许多公司由于内部控制的失效引发了不少问题,如安然、世界通信的财务造假事件,我国的伊利股份事件、中航油事件、德隆事件、科龙事件,等等。内部控制失效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另一方面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影响。因此,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竞争力下降,业绩下滑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效率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失效必然导致企业效率降低、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得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最终导致经营失败,无法满足股东期望。

(二)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当内部控制失效时,会计造假现象便随之而至。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通常会出于各种目的而舞弊。例如,非上市公司为了少缴税而舞弊降低利润;上市公司为维持上市资格或迎合投资者期望而造假虚报利润,等等。这些无不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给了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三)侵占资产

侵占资产指企业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企业的资产。侵占资产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侵占资产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职责分工制度,没有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分工的管理体系,因此,本质上仍然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一种表现。

(四)管理层违纪违规现象严重

内部控制失效时,易使管理层缺乏约束,从而凌驾于控制之上。此时,管理层的目标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时,管理层必然缺乏约束,就容易作出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事情。

二、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传统观念束缚,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足够认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生产、资源的配置都是由政府统一调度的,企业只需按照政府的计划行事即可,企业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或者说是面临的风险很小。这种体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用武之地,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是愈来愈广泛、愈来愈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风险。

(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不少国有控股公司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家在公司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导致公司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这种问题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从而不利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这些关系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权力制衡关系。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终控制主体;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决定公司的政策方针,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监事会则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但从实际上看,公司内部制衡的机制并不健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未真正形成,因此,我国许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并不完善,许多公司都是有形无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四)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完善

所谓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评价,以便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司目前也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如调查表法、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等,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五)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不严格,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说明。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促进管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改进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披露要求较为宽松,仅见于招股说明书和个别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惰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财务报告这一种形式,从而造成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企业监督的缺乏,又进一步弱化了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上述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和各种表现,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一)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人们传统的漠视内部控制的态度,要唤醒企业全体职工尤其是管理层的重视。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讲座的形式,使职工们树立完善内控、防范风险的意识,使职工们切身感受到内部控制制度事关企业的兴衰、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二)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

产权结构是整个公司制度安排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结构。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推动产权改革,推进政企分开,要加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坚决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各类中介组织和民间机构。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把该管的事切实管好,根据新情况的变化,运用更多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加强管理。

其次,企业可以实行股权多元化。以政府为背景的国有股东很难形成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合格股东,因此,引入多元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但不一定要绝对控股,可以实行相对控股;一般的企业国有资本不一定控股,可以适当参股。为实现股权多元化,当前应继续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建立有效的民营资本进入和退出国有企业的通道和机制。

最后,可以实行经理层适当持股的机制。许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此时采取职工持股的方式就如同杯水车薪,不可能真正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在对公司的产权分配中,如果能将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让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尽可能地相对应,就可以有效地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经营效率。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构成,有助于公司内部的制衡体系,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防止少数人操纵公司经营和财务报告系统。虽然我国许多公司建立了“三会一经理”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内部治理结构的框架,但实际上是“形备而实不至”,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1.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独立性。董事会的职能在于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而董事会成员在公司职能部门任职,就等于自己监督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易使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丧失。因此,董事会与管理层应该分离,以维护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许多公司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之下,这等于是自己审计自己,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将大大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另一角度看,建立内部控制是董事会的责任,董事会势必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可以有效的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应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改变董事会成员构成。同时,应通过立法赋予独立董事更大的权利,并完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例如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可以由国有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者国资委向独立董事支付报酬。

(四)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首先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因为内部控制评价本身具有过于主观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随意性、不科学性,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充分考虑定量指标,选取可定量因素,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有效反馈的原则。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包括: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能够计量结果、能够纠正偏差。其中有效纠正偏差就是要依靠在内控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薄弱环节的有效反馈作为资源输入,使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善。

(五)增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力度,加强外部监管

针对我国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宽松的现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对内控信息的披露作出硬性规定,至少可以对上市公司作出这样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应当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以增强其真实可信性。如此,公司必定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效带来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宏,崔松.浅谈企业预算的内部控制环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2).

[2] 方敏,牛红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探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5).

[3] 管友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成因透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4] 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5]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6] 杨淑云,李宝贵.论规范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上一篇:浅谈英语应试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下一篇:对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业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