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0 11:49:41

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摘要:提问是探究的前提,学生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但是,根据平时的教学信息和调查了解,学生的提问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问”、“不会问”、“不想问”、“没时间问”、“家长和老师限制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对于初中生提问能力从现状、影响因素及如何培养三个方面作一定地阐述,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问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83-02

教法是教师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的。教法可比喻成在教师和学生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教法对课堂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再好的教材,再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教法与驾驭,没有好的学法去配合,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精心选用相应的教学法。如果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来选择教法,必然背离教材的编写意图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下面我就以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浅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问、学问,要会学,更要学会问。学生提问,必须通过生活、实践及学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产生激励碰撞后产生的,学生提问,说明学生已经进行了一番思考,而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至关重要。学生提问的数量及提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成败。

一、中学生提问的现状

1、据有关资料及日常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经常产生质疑和爱提问的情况占的比例很小,而没有疑问和从不主动提问的主动提问的却占大多数,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基础较差。

2、学生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一直习惯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想过或听说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教师提出问题,除非碰到不会做的习题才会胆战心惊地去问教师。而教师呢,只注意启发学生答问能力,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同样,家长也只关心在学校里,老师有没有提问自己的孩子,而很少关心孩子今天有没有问题问老师。由于缺乏培养,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问。

3、像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达到60人左右,最少的也有50多人,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万不得已只能采取一些高压措施,学生怕老师几乎认为是教育的成功。学生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回答;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太浅薄;怕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嘲笑;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学生根本就不敢问。

4、课堂上,无论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的快慢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老师是教案的忠实奴仆,从来就是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有学生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所以即使学生发现问题也不能马上提出来,想等下课问老师,一则受时间限制,二则要进老师的办公室,感觉不好意思。长此以往,也就没有问题了。

二、中学生提问的影响因素

1、知识储备和认知迁移能力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的储备知识不够,看不到问题,即使到遇到问题也识别不出来。充足的知识储备是提出问题的原料,当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后,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转移,在这时,他们才能顺利地发现问题。作为教师,要在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上下功夫,在从“分析”到“综合”,从“归纳”到“演绎”的思维的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程度,使他们能巧妙地组织已有知识和信息,迅速提出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剔除无关知识和信息,使问题逐渐明朗化。

2、必要的魄力与胆量

提出问题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如任务繁重、他人讥笑、消极悲观的情绪、胆怯懒惰的性格、知识经验的不足等,如果没有必要的魄力与胆量,学生就会遇难而退,不敢问。而学生的魄力与胆量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机、兴趣和坚强的意志的基础之上的。动机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是激励人去达到活动目标的主观原因,问题的提出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好奇心会时时让学生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学生才会对各种新观念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从而促使他孜孜不倦地提出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而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发挥潜质的诱因,兴趣能促使人对某种事物总是给予优先的注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伴随着一种快乐和期待感,是提出问题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学生乐而为之,欲罢不能。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完成提出问题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

3、良好的环境

学生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是大环境,如果整个社会笼罩在过分重视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氛围之中,就会使学生只能在已有社会规范内追求学业成功,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标新立异者被视为异端,好提问题者被视为“多事”,在社会生活压力下学生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

家庭环境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儿童提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过分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儿童服从,儿童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差,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情况就会好得多。而现在有很多家庭在孩子提出第一个问题时非常高兴,在三岁四岁时提出问题觉得可爱,进入小学提出问题还能够接受,进入初中后再提出与课堂知识无关的问题时不是冷淡就是干脆批评,更不用说积极引导。

学校环境由学生集体和教师共同组成,它是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良好的班集体能使班级成员在提出问题时相互启发,互相承认彼此的价值,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而不健康的班集体则会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认为是好出风头,故意刁难等。教师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善于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质量。民主型教师、思维型教师和创造型教师往往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提问能力

1、消除心理顾虑,让学生敢问

早在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的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上还不成熟,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的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关注,并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们提的问题不管如何幼稚可笑,那都是提问的萌芽、思维的火花。我们讲鼓励提问,关键在于呵护提问的火花,尊重每一个提问。这就是说,只有赞赏每一个提问,认真回答每一个提问,恰当地评价每一个问题,才能真正的鼓励提问,养成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问的好习惯,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培养探究兴趣,让学生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探究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利用学生所收寻到的学习资源创设质疑情景,无疑是一种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的有效方法。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日常生活、各种俗语、实验现象以及自身体验等各种途径问题。如在讲“自尊自信”这一课时,我向学生讲了一位很优秀的初中生上高中后不正常表现及产生这种表现的原因,使学生产生疑惑,让学生分析这位学生有“平民”感是,有一种什么心态?说出当这位学生回答问题受嘲笑后,产生了什么心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在学生回答并得出这位学生是自卑心理的结论后,又让学生讨论怎样改变她的自卑心理?在一番讨论之后,学生们理解了自卑的表现及危害,又知道了克服自卑的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举多得,自然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教会提问技巧,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即: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异常中发现问题;改变命题提问;假定条件,探求结果;通过归类找出规律;通过对比找出异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讲“锻炼心理品质”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问: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不是天生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良好心理品质需要锻炼培养的教学内容。讲“善于调节情绪”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教学内容。讲“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问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教训揭示了什么道理?通过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入教学内容。讲“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问: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进行讲授。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下一篇:德育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