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智慧在于培养学生“三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9-20 11:27:59

教学的智慧在于培养学生“三问题”的能力

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最突出的教学形式就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笔者经过众多课堂听课、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容乐观,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都还很弱,又谈何探究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有机结合,相互递进的,即:思考问题是基础,提出问题是关键,探究问题是目的.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现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看法.

1 思考问题的培养要突出问题材料的指向性

1.1改变备课方式是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前提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概念如何建立,如何把知识点讲解的清楚,强调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课堂反馈,进行总结等环节,基本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笔者认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从改变备课方式入手.在常规的备课基础之上,教师要将本节课学生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样的问题纳入备课内容.初中学生年龄小可能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谈不上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那么,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列成“问题单”,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会思考的好习惯,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后续学习的源泉,不会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去探究问题.通过对一些后进学生的跟踪调查研究,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不愿看书,对所学知识不愿思考,不会思考.

1.2给予充足时间是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

物理很多是在实验观察,动手探究的基础上,要通过对现象和过程的分析,对问题的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掌握规律,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那种不加思考的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但不能透彻的对知识的掌握,更违背了物理教学原则.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源于从思考问题着手,因为独立思考是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前提,没有独立的思考与认真的分析,没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就不可能有问题的提出,或者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浅显的,没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然而,有些教师轻视了这一环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限甚至很少.常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就被教师带入下一个内容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致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于教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就要精讲、少讲,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安静的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因为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在学生中有一些学生学习浮躁,学习成绩较差,其原因恰恰就是这种良好品质的缺失.

1.3广泛联系生活是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源泉

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只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看热闹,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去思考问题,分析物理现象.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开始要注意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要具体,指向性要明确,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例如:讲授物质密度时,教师指导学生首先对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分析、思考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关系如何,然后比较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大小是否一样,最后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取相同体积进行比较,这样通过学生一步一步的思考,得出物质密度的概念,学生理解深刻,易于掌握.再如:讲气体液化时,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问学生:雾是怎么形成的?雾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可能这样让学生去思考就有一定的难度,这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距离较远.若换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揭开沸水锅的锅盖,锅盖上方存有大量的水滴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变成了水滴?为什么会有水滴存在?从而得出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条件,将抽象性的物理概念,通过耳熟能详的生活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可能更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 提出问题的培养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协调性

2.1改善心理环境,增强提问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过于追求提出问题的完美性(学习比较好的),不愿意提出所谓不成熟的问题,总是倾听别人提问,听他人分析;还有一些学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遭到他人的取笑,于是沉默不语.这两类学生是比较突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建构,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心里,告诉学生提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看法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境界,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要大胆的提问题,多提问题,同时也要学会提问题.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师生之间互问互答,在互动中使学生享受着学习快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提问,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过程,也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教学.

2.2创设和谐氛围,加大提问的参与度

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学习性格,那种严厉、强压、一言堂的教师霸主式教学,学生不可能敢提问,就是学生提问了,也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生怕问错了问题教师不满意甚至遭到教师的责备.为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心情愉悦、环境宽松,心态平和,亲其教师时,学生才能敢于提问,积极提问.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提问中要给予积极引导,和学生一道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才有持久性,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2.3挖掘生活经验,建立提问的素材库

物理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同时,教师也要有选择性的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移入到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凝固放热时,通常教师是对前面熔化吸热的学习,告诉学生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要对外放热,让学生去记忆.

上一篇:高职院校与企业精神文化融合探究 下一篇: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大学生创新与协作能力培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