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之探索

时间:2022-07-20 10:19:56

新形势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之探索

摘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既是促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及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本科教育;质量;探索

作者简介:张庆荣(1979-),女,山东肥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马建山(1978-),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山东?青岛?26658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0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既是促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一所石油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高校,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及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在这里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经过调研,将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

1.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近年来,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十二五”期间又要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各高校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其目标就是要把提升质量和彰显特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内涵建设和发展,从而实现本科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提出的突出要求,也是高校在新时期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近年来,尽管高校一直强调创新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采取一定的举措,但是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等突出问题。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创新教育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尤其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说,需要坚持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成为热点

中国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已由观念认识转变为各层面的具体实践。国家积极寻求高等工程教育进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程界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突出工程实践、重视学科交叉、强化基础知识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工程师不仅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建成创新型国家,而且关系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来说,未来要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必须要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以及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关键要素上下足功夫。

4.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不仅要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而且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型人才。

5.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强调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等宏观层面,更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微观层面。随着人才培养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凸显办学特色,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元化的学科专业体系等。

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对照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当前本科教育工作,发现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比较单一,这与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二是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规划和建设还不到位,这与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强化实践教学办学特色的要求不符;三是本科教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深入性不足,这与国家深化教学改革的趋势不符,等等。近年来,为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学校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

1.以优化本科培养方案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结构

本科培养方案代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首要环节。为进一步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今年开始,学校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四融合”育人理念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主要体现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通专结合,协调发展。新方案将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前期构筑宽厚基础,推进通识教育,后期优化专业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二是分类培养,发展个性。学校将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养。三是强化实践,注重创新。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四是面向国际,开放办学。学校将大力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工作,同时将鼓励优势专业引进国外的课程体系与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上一篇: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浅谈DSLR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