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创新题解析

时间:2022-09-20 08:47:46

高考语言创新题解析

自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以来,“语言创新”成了当前语文教学与考查的关键词,语言创新题也就成了高考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命题试验田。细究起来,语言创新题只是笼统的说法,它实质上就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命题内容涉及仿写、扩写、压缩、变换句式、语言修饰和修辞手法等传统的基本考点,其创新点在于打通多考点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查,且所用语料皆新鲜而又沐浴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语言创新题主要有图表分析、漫画品味、对联广告、镜头脚本、情景对话、潜台词等等,形式多样,备考难度较大。我们发现,有一点在语言创新题中自始至终贯穿如一,从未改变,这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熟练驾驭力的考查,而且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这正是新课程高考之所以“新”的地方。

从2008年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江苏卷在语言创新题上基本维持在两道题的题量,分值一般在9分。2013年江苏卷应该基本延续这样的格局。试比较新课标卷几个省份的考纲,2013年语言运用的题量、赋分也将沿袭近三年的命题,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高考语言创新题的主要命题方式包括以下7个方面:图画分析类、应用文书类、新闻热点类、情境书写类、警言仿写类、材料解析类和文化急智类。

语言创新题是一种复杂的命题形式,它为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考点提供了更富时代气息的背景和具有鲜活社会生活韵味、丰厚文化意味的材料支撑。这样的命题构想不仅能扎实有效地考查传统考点,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味语言表达的魅力。因此,语言创新题的备考要在掌握基本考点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融入生活,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 审清题意,有的放矢。题意有隐显之分,其显性要求多在形式上,如字数、手法和角度等。隐性要求则是潜藏于题意深处的意图,如色彩、语境和主题等。请看2012年江苏卷语言文字运用第4题,要求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题意的显性要求是写出一句符合漫画内容的话,没有字数限制,却须简明扼要,因为是“一句”,而不是一段话;其隐性要求在于准确把握画中反映的问题和启示。以上是命题的意图。分析这幅漫画先要从画中最夸张或最有戏剧性的地方人手,也就是“是非”二字,然后结合画中的其他细节来整体思考,那么这一句话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可以圈定,即“孩子的要求”和“是非观”。

参考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2 回归考点,构建模式。审清题意后,要透过新鲜的语料和形式要求,将其与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考点对接起来,这就是回归考点。不管题目用什么语料,怎么陈述题意,只要基本考点能敲定,那么与其对应的解题模式就基本可以构建起来。请看2012年浙江卷语言运用题的第7题,要求阅读新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题目由时事材料命制,从材料本身来看,反映的是父母与子女的代沟问题,这该是读完题目之后的第一印象。从设定的问题来看,一方面要求将材料拟写成一句话新闻,另一方面要求对反映的问题发表看法。前者对应的考点,其实就是对语段进行压缩;后者对应的考点,其实就是对压缩出来的观点进行扩写,要求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而已。这样,相应的答题模式就构建起来了,即先亮明观点进行分析,或先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抑或逐层递进得出观点。

参考答案:(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2)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3 联系生活,深化理解。生活是高考的基础,也是语言创新题的灵魂,那么联系生活、深化理解,也就成了解答语言创新题的基本法则。这里的“生活”主要是指背景、语境和体验,以此来深化对考点和题意的理解。请看2012年重庆卷语言运用题第21题,要求阅读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出得体的话语。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会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的批评说: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幽默的回应说: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题意可知,这是一则考查情境书写的语言创新题,对应的考点是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对于考生来说,该题都很有生活感。如何解答呢?在联系考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用恰当的语句来传情达意。从所处具体语境的生活体验来看,要针对“含蓄批评”予以幽默回府。

参考答案:你闹钟电池没电了;闹钟电池没电了;是我没电了。

4 关注细节,深入思考。细节对语言创新题来说非常重要,只要是题目中呈现出来的,都不该放弃,而且应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让“创新”的价值得到体现。请看2011年江苏卷语言运用题第4题: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①姓名:_________作品名:__________

②按语:__________

最初读题时有一种茫然无措感,可当把目光聚焦于“辛亥英烈”“革命志士”和“鲁迅小说”等细节,深入思考时,整道题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因为鲁迅小说中唯有“药”最符合材料,其中“夏瑜”与“秋瑾”的形象对得上号。至于“按语”的书写,只需对专栏作简要说明,或抒情,或议论,简明扼要即可。

参考答案:①夏瑜,《药》;②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5 组织表达,规范有序。语言创新题的解答,组织表达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规范有序。组织表达关键在中心突出,规范有序关键在层次分明,符合题意。前面各环节做得再好、再到位,倘若在这一环出问题,就都徒劳。不同类型的语言创新题,题目要求和解答的中心也不同,层次自然就不一样。请看2012福建卷语言运用题第17题,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PC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题目要求对材料内容发表看法,它的前提必须是准确把握了材料中心,如果对中心都未能了然于胸,其他就免谈了。通过对材料进行压缩提炼,我们可以得出中心是“纸笔书写和电脑输入各有优劣”,发表看法只需就其一点展开。规范有序具体体现在字数和答题总体格式上,基本的标准是观点阐释到位,可用总起式,也可用总结式,内容不求全面,表述要简明连贯得体。

参考答案: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6 检查修改,确保完美。检查修改是解答语言创新题的最后一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即内容、形式和表达,力争完美收官。常见问题有:内容方面角度不对、色彩不配;形式上格式不合、修辞不对;表达上字数超编、用语不当。请看2012年重庆卷第20(2)题,要求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从内容上来看,要求反映“水”的性格,透着一股警句的味道,容易把色彩搞偏了,写成“水”的反面,比如:耸耸肩膀,就变成了魔鬼。从形式上来看,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只是照顾到一个“比拟”手法,忽视了隐藏在材料中使文段前后连贯的“排比”手法,比如:撤到田里,哺育青青禾苗。从表达上看,字数会控制不好。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解答时必须排除,这样才能够确保完美。

参考答案:平定心绪,就变成了镜子。

语言创新题不是基础知识的“回锅肉”,而是透着鲜明时代气息和生活风韵的“时尚宴席”,让考生在享受文学、娱乐、生活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愉悦地实现语文能力的飞跃。

上一篇:基于职教人才供给理论的现代职教体系特征研究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应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