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浅探

时间:2022-09-20 07:24:53

初中历史教学浅探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初中历史的教学在理论、目标、模式、方法等方面都大大区别于传统教学。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对新课改和新课程认识不足,没有准确把握,就简单理解为追求历史教学的“新颖”“有趣”“活跃”,教学形式被当做了教学目标,教学效率被弃而不顾。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前导;多媒体;拓展学习

历史教学效率被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吸收知识,如果想得到知识需要在课下自主加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其实不然,历史是个充满传奇、哲理和趣味的科目,故事性强、生活性强。那么,如何让学生转变历史学科的错误认知呢?然而提高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其对历史科目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学不懂到学得懂,从学得会到会学习转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才能完成,使历史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授变为新理念下的双向互动学习。让学生不再认为历史的学习枯燥无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堂下自主学习。

基于此,谈谈历史教学。

一、科学的历史教学前导

相较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传统的教学设计可以说缺乏设计和技术含量,通常就是教学内容的简单提炼和平铺直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而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更多向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学设计更科学精细,强调模式、方法和技巧。新的教学设计也一改传统的教学定位,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置上,放弃灌输教学,增加师生交流互动,以追求教学效率为目标。

不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充满依恋,很难说服他们从自己的模式中走出来。这里,建议这些老教师可以尝试着做一些简单改变,如果收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千万条说教理论更能使教师愿意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形式。

首先,不妨从教学导入开始入手。尝试使用新颖的教学引入,看看教学效果如何。将历史史实故事化,使历史变得生动,并不是一个很难的教学技巧。而就是这么一点从讲事情到讲故事的转变,就能吸引学生倾听,让其感受历史的生动有趣。如,在讲春秋、战国、三国等历史内容时,教师不妨先给大家讲一些稗官野史,“老子出关”“完璧归赵”“鸡鸣狗盗”“围魏救赵”“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故事虽然有加工的成分,并不完全是史实,但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内容来说,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一两个故事可以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

此外,如果学生在上课前已经有一定的准备,将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师生的课堂互动成为可能。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遴选预习材料,预习材料不局限于课本,鼓励学生通过书籍和网络预习历史,带着问题来上课。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已基本普及。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实物、图片、遗迹等,仅仅通过课本和黑板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些内容也是教师在黑板上无法展示出来的。有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大大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如,长征的路线可以通过动态地图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二战的战争场面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来向学生展示,这与在电影、电视剧中经过加工的视频是完全不同的。

一些历史事件,没有多媒体工具的辅助,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

此外,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师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交流互动,这对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理论、学会分析历史是有极大帮助的。

还有,多媒体教学使课本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既然有了更多的时间,那为什么不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呢?在历史课本之外,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等着学生去了解去汲取。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从网络上找到更多的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对开阔学生历史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三、课堂下的拓展学习

传统的历史教学,对课下的学习,初中历史教师一般采取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来巩固教学效果,不仅学生感觉枯燥,而且效率也不高。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体现出丰富、多样、快捷的特征。教师完全可以放弃书面作业的传统形式,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此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体验和感知历史,也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那些展览内容丰富,形象具体,主题鲜明,能对历史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再如,M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景点,对学生感知历史的作用是在课堂上绝对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雪.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旬刊,2016(6).

[2]陈文勇.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16(6).

上一篇:想读书会读书爱读书 下一篇:新课改形势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