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特征及启示

时间:2022-09-20 07:04:49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特征及启示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独具特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推崇。文章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探析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主要特征与内容,并提出其对于我国高教评估制度改革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18-03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时代,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组织实施五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希望借助评估这一重要手段,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和规范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掌握各类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状况,旨在促进高等教育数量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学习与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探索与构建科学、高效、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英国历经几十年的持续变革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而成熟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推崇。

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历史演进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制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起质量保障运动的国家之一[1]。早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随着牛津、剑桥大学的创立,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的创立。这两个大学既是神学堡垒,也是科学的策源地。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很好地坚持了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始终走在世界高等教育前列,并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面成为当之无愧的典范。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1964年英国建立了国家学位授予委员会,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早期英国大学的高度自治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放任,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各种类型的学校日益增多,冲击着传统的大学教育。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资源不足、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下降的状况令人担忧,这就促使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制做出适当调整,不仅要评估传统的精英教育机构,更要监督和控制那些新型的教育机构,确保教育质量稳固提升。

当一批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即多科技术学院的相继建立,随之产生了大学体制与非大学体制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双轨制”管理模式。两套不同的评估体系,不仅造成评估成本过高,评估结果也有所差异,导致社会公众不清楚应该相信哪个评估标准,不利于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直至1992年,英国政府将所有的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以高等教育评估的单一体制取代了二元制,高等教育水平才从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为促使高等院校更密切地与社会(企业、公司)结合,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各大学成立了大学校长和副校长委员会,负责研究大学教学质量和争取政府资助,研究制定大学内外部及管理运行三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提倡建立大学内部质量管理标准,以规范大学自身行为为核心,要求大学自律和自我评价;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走出了政府通过投资分配加强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力一步。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经历了从大学内部评估到外部控制,最终形成当前的以大学内部质量控制为主、内外评估相结合的演变过程。1997年8月,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共同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简称QAA),宣告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评估体系统一运作模式正式建立,但它与大学内部评估体系保持独立,各司其职。2003年,英国政府开始采用院校审查这一新的评估方法,其审查的重点不是直接评估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而是评估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系统反馈机制途径的有效性、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过程在课程项目或院校层次运用的例证等。这就使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和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之间互相配合、有效沟通,即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各环节之间协调一致,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中的各部分相互联系和密切相关。这一重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英国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上对大学自治的尊重,凸显了一个系统的整合和集成效应,充分彰显了以内部质量评估为主体,外部质量评估为主导的协同运作模式[2]。

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特征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了以内部自评为主、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的协同运作模式,可以大大减轻高等院校重复质量审查与评估的负担,还有效地保障了英国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促进了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平衡发展,使其享有良好的世界声誉。

(一)评估体系较为完善

英国高等教育机构非常重视校内的自我评估,如选派校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制定有关质量管理的政策文件,对内部评估的基本内容、操作程序和规程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对评估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同时,针对高等院校自身无法独立测评的领域和内部质量评估体系本身进行外部评估,然后根据外部的反馈与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治理评估标准。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进入多元化的时代。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既有专业机构、院校人员,也有学生和社会中介机构,体现了评估活动的民主、公正、客观。评估方法的多元化: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结合的方法,使评估具有可操作性和易于接受。评估标准的多元化:不框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只是原则性地提出诸如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师生比、教学资源等若干评估依据,采用包括学术标准在内的多样化标准来评估不同层次、类型的每所高等院校,尤其注重高校的特色发展。

(三)高度重视课程建设质量

英国的课程评估是高等教育内部质量评估的重点内容,也是外部评估的基础和前提。其主要涉及教学模块的内部审查和考核制度,甚至于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会在院系及学校学术委员会或教学委员会的要求下由校外委员进行审核。在每个学年里,学校还要对课程进行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由院系负责并与院系层面的年度审查密切联系,其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最新进展、教学计划、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还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考察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由课程教学负责人对改善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3]。以此来综合考量每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专业目标、课程间联系,以及学生需求、考评方法等。

三、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内容

英国现行质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评估、科研水平评估等。

(一)课程评估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优劣、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取决于课程质量的高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基本理念是:“质量来源于课程,而学校的质量管理都是围绕课程来开展的,提高了课程质量其他一切都会相应提高。”其课程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自我评估为一年一次的定期和不定期常规评估,并与QAA审查紧密相连。评估过程中,必须要向学生了解情况,记录评估结果并存档。外部评估每5―6年举行一次,由校外专家实施,主要围绕新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及基本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给予课程主讲教师提出建议,以及周期性地回顾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社会反映、用人单位的信息等。以课程评估为中心,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提高课程质量,这是英国质量评估体系的最大亮点。

(二)教学质量与学术质量评估

为有效规范和指导高校建立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工作机制,由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采用打分的方法进行。评估小组成员由来自学术界、工商界人士或专业人士构成,其中主要是学术界人士。QAA与学术界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共同制定了学术规范体系,主要对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其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是评估的重点。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内容与组织、教学与评估、学生进步与成绩、学生支持与指导、学习资源、质量管理与提高等。学术评估则通过学术标准、学习机会和质量、高等院校对学术标准和质量的管理,构成学科层面的评估和学校层面的评估,三者相互独立又有关联性和互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评估的平衡、健康发展。

(三)科研水平评估

科研评估是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联合所有的英国拨款机构实施的针对高等院校研究工作水平的评估,其实施周期为4或5年。评估的目的是根据科研部门的评估结果给高等院校分配科研拨款,可以说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所得拨款的多少。在英国,有多个科研评估小组,每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自由选择,向他们提交评审材料,但并不是提交了评审材料就可以得到相应等级的拨款,只有那些科研成果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学科才能获得拨款。

由此可见,英国通过制定高等院校可参照的标准和进行科学评估,引导高校有效自律,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核并公布结果,对高校起到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4]。一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之所以位居世界前列,使每一所大学颁发的文凭都得到了国际公认,而且大学之间的文凭也可以互相认可,与其全面而成熟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无关系。

四、对我国的启示

参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诸多特征,回顾我国高等教育评估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与改革。

(一)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有健全的评估制度作保障,建立全面、合理、公正、透明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是质量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透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张多元的价值取向,促使评估更加科学和有效,这启示我国要善于借鉴和采纳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成熟理念,不断提高评估质量。如借鉴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融入动态、变革、与时俱进的思维,实行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即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参评高校的功能、定位,确定不同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以充分反映出一所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所在,从不同角度和多元视角展现学校对教育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以推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科学评估,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既运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评估诸如教师、学生、学术科研、基础设施等能够量化的指标,又不拘泥于单纯的定量分析,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不同,灵活掌握评估方法,向完善的现代教学制度转变;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完善自我发展及约束的有效体制,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应常态化、系统化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使评估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建立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

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应具有专业评估人员和专业的评估知识,它可以通过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够给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有关高等院校发展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正确选择理想的学校。英国全面而成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政府之外、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不受政府的管控,体现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和广泛代表性,在政府和学校之间起纽带和桥梁作用,这其实也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是由教育部等高等院校行政主管部门来承担的,政府高度集中管理成为评价主体。因此,建立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要弱化政府在评估中的作用,将政府、学校和社会作为评估主体引入,改变过去政府包揽评估活动的一贯做法,从单一的由官方机构转变至由知识界、教育界和用人单位多方介入、共同参与的主体机构,才能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当然,为维护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被评估机构的利益,专业评估机构还需要接受政府的检查与监督,以实现由政府评价主导转向政府评价与社会评价并重,进而向专业评价、社会评价为主的渐进过程,最终达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这一目的。

(三)强化高校内部质量评估意识

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必须意识到外部评估并不能根治问题,应该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发挥和调动高校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从内部下手构建自我评估机制,逐步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借鉴英国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既重视各种专业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外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又尊重院校自治和学术自由为中心的学校自我评价;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校内评估主体和健全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及时给予反馈,以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高等院校内部质量建设需要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以检验高等院校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将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和高等院校自身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的进步,有利于构建高校内部质量评估常态化、系统化机制,有利于为学校教育发展、教育决策、教学管理以及其他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以调动高校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质量意识。

(四)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法制化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来监督、控制教育质量。而只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基础作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政策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制度保证,高等教育评估才能发挥效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法律法规制定的政策基础上开展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协调与支持,通过高等教育法案以及相关的法规文书为质量评估体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点在外部评估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相比之下,我国的立法尚未明确确立高等教育评估的地位、规程和准则等,高等教育评估非常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的支持,导致在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其约束力和影响力明显微弱。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一直扮演着垄断性的评价主体角色;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系还很不健全。因此,建立规范的中介评价机构,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确立这些评估机构的合法地位。有必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质量评估的法制经验,尽快建立健全制度化、法制化的高教评估体系,使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具有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盛欣,李建奇,曹受金.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

借鉴[J].求索,2014,(4).

[2][4]程俊,李明磊.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3]梁绿琦.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2015:77-85.

上一篇:与烦恼和平共处 下一篇:民办高校法学新生学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