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9-20 04:50:33

数学新课改,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配合。社会的需要为新课改提供动力,学校是新课改实施的主要阵地,家长在新课改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生活背景。家长能为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机会。

关键词:新课改;家长;知识;运用

新课改是探索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它力图改变过去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做法,让学生学有用的知识,并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家长能为孩子的课堂学习提供生活背景。家长能为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机会。本文主要是针对数学新课改,家长能做些什么,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家长能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提供生活背景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过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这是他们一切数学认知的基础和起点。家长在丰富孩子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家长要改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树立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尽量为孩子的数学课堂学习提供生活背景,从而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困难程度。如果孩子在课外的生活极其单调,生活体验极其匮乏,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茫然,无法理解教学内容。

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的数学课堂学习提供生活背景呢?比如,孩子要学重量单位的换算了,不具备新课程理念的家长就会让学生死记一吨等于一千千克,一吨等于一千公斤。当时是记住了,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因为学生没有领会“吨”“公斤”“千克”的意义,靠的是机械记忆。具备新课程理念的家长就会让学生用秤称称物品,体验称重。学生的兴趣大,像在玩玩具一样。在称重的过程中,家长可适当讲解重量的含义,即物品离开地球后,地球对其的吸引力,再告诉孩子“吨”“公斤”“千克”“克”的换算关系,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称重,又学会了与称重有关的知识。学到的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学会的,当然记得牢,等到教师在课上讲解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生活中称重的经历引入课堂,让其成为课程资源,为传授知识服务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加减乘除,有一个通病,遇到应用题不管题意如何,就乱用加减乘除中的任意一种符号去计算。曾经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除法,其家长让他做这样一道数学题:小明有18个苹果,小刚有2个苹果,小明和小刚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结果这个小孩用18除以2得到9个苹果。家长说不对,孩子马上换成减法。让家长啼笑皆非。孩子为什么闹这样的笑话?究其根源,从学符号入手,缺乏生活背景的准备,没能领会到符号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道题:(1)3+2=5。(2)假如你有3个苹果再给你2个,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你昨天吃了3个馒头,今天吃了2个馒头,你昨天和今天一共吃了多少个馒头?这三道题,每一题都有意义,但学习时要由(3)到(2)再到(1),由现象到抽象,符合人的学习规律,更能明白加法的意义。学习如果失去了生活准备,学到的符号就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学生出现用这个符号不对,就用另一符号来算的错误呢?那就必须在学生学符号之前,让他有在生活中处理该问题的经历。比如,一个孩子,哥哥给了他三架纸飞机,姐姐给了他两架纸飞机,让他数一数现在他一共有多少架纸飞机。他可能会接着3数4、5。在表扬了他之后,可告诉他,他也可以用3加2等于5来计算。这时引入加号这个符号,并告诉其意义,加号用来把数合在一起。同样,家长在其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让其明白,减号用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乘号用来表示相同的数的总和,用来使相同数相加变得简便。除法用来表示平均分配。先提供场景,让孩子有平均分配物品的经历,再引入除法符号,及讲解其意义。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把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课堂,透彻讲解加减乘除的意义,达到运用自如,而不是只记住符号。

总之,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必将导致新课改的失败。

二、家长能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学生把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家长要成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有心人,尽量让孩子做以他的知识背景能够做的事情。不要怕孩子把问题弄糟。刚开始时,可不完全放手,让孩子谈处理策略,然后家长进行控制。让孩子在运用中感受到统计给人带来的便利,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知识,使知识在运用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总之,家长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运用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看你有没有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越运用,知识越牢靠。通过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有价值,人人都应该学有价值、有用的知识。纸上谈兵的数学题很难显示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场景,如果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能解决,那么做单纯的数学试题就会是小菜一碟。可以让孩子回到农村帮助大人丈量土地、计算面积,为大人计算粮仓的体积,计算装在粮仓里的粮食的重量,参与卖掉这些粮食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把多样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样的学生才会成为能干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本领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前总强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际上孩子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远不止家务,还包括许多。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对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极有帮助,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学校教育占据了孩子大部分时间的今天,学生课外的生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由于对孩子的爱心,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方面,是一股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而,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具备与素质教育相应的观念就迫在眉睫了。

参考文献:

[1]张映姜.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自治区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论音乐教师的素质 下一篇: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