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2-09-20 09:26:33

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患者产妇163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6.05±1.15)岁。其中初产妇1068例,经产妇570例,阴道产1320例,剖宫产318例。将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产妇1626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5.98±1.20)岁。其中初产妇1060例,经产妇566例,阴道产1316例,剖宫产310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人员共32人,均为女性。学历:本科(含在读)12人,大专(含在读)15人,中专5人;职称:高级2人,中级10人,初级20人;年龄:40岁以上5人,30~40岁8人,30岁以下19人。

(二)方法

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护理服务项目为评价对象如特、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管理等。科内设立质控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模式。

2.实验组

采用改革后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基础护理14项和专科护理47项)、患者满意度为标准。科内人人是质控员,针对科内的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或不良结果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区分风险或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而采取正确行动为主要模式。

(1)风险识别:①患者风险识别:将当天入院、妇产科常见危重症(如宫外孕、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等)、大手术患者、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潜在安全隐患(如跌倒、坠床、自杀倾向等)的高危患者设为重点监控对象。②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将护理队伍中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人员视为临床经验欠缺,加大妇产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③探视者风险识别:携带危险物品如玻璃、利器、易燃物品等进入病房的探视者以及精神异常、醉酒等神志不正常者,不遵守探视制度、非探视时间留院过夜者,视为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①制定评估护理风险的监控内容,列出重点监控的基础护理指标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定为基础护理评价项目,以及产房产后出血、产后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定为专科护理评价项目。②设立从事妇产护理专业的各级护理人员考核指标,根据能力审核准入资格。责任护士应具备: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准确执行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等条件。辅助护士应具备:协助完成生活照顾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测量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物理降温、准备各类护理技术操作的物品等能力。

(3)风险处理:①建立三级质控网:科内建立以护理组长为核心的三级质控网:一级为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自控,即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二级为护理组长督导,即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三级为护士长监控,即制订科内各项工作的流程、考核标准和工作内容,每日检查和指导责任护士的工作,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②实施前瞻性管理: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粤卫函〔2010〕244号)中的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设立质控标准,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院建立的信息网页中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从“人”“机”“物”“环”“法”5个方面,确定近端原因,分析事件的相关因素,分享经验和教训,及时纠正行为偏差。科内当月汇总不良事件的信息,针对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频率等特点,找出事故根由,进行整改,如增加设施、改善条件、优化流程等,避免更严重或更广泛的失误,并作为科内下月护理风险监控的重点指标。③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以责任护士双班制,新老搭配,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为层级框架,所有护士排班按A,a、P,p、N,n双班模式,由上级护士(A、P、N)担任当班组长,与下级护士(a、p、n)搭班,实行层级帮带。④建立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制度:根据护士的不同职级、岗位、职责和权限等,制定产科护士N1、N2、N3等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通过完成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形式提升各职级的护士专科能力和质控水平。

3.管理效果评价:

(1)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统计两组患者6项基础护理高风险项目: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发生例数。

(2)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两组患者3项产科高风险项目:产房产后出血、产后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发生例数。

(3)患者满意度比较:使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二、结果

两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比率对比。两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比率对比及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产科病区基础护理中的6个高风险项目(药物错误、高危药物外渗、患者跌倒等)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采取正确合适处置的过程。护理风险管理项目优先次序排列:药物事故,患者沟通,患者身份鉴定,患者运送,患者跌倒,急症分流,感染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医疗记录数据,医疗仪器故障等。本课题依据本科护理工作内容、特点、流程、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及服务对象特点而制定了本科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而采取正确的行动,建立三级质控网,实施前瞻性管理,提高护士核心能力和护理整体水平,因而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安全、照顾、治疗的基本需要。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产科专科护理中的3个高风险项目(产房产后出血、产后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专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产科是医院内较高风险的专科,收治的孕产妇病情险急、变化快、工作预见度难,容易造成忙中错乱,护理风险大,任何的工作疏忽都会导致不良事件或护理差错的发生,酿成恶果,甚至威胁母婴的生命。如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急症,若处理不及时、护理不当,可致产妇休克、死亡。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护士,对于产妇出现突况,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予以及时处理,往往表现为惊慌失措,耽误了抢救时机。我科低年资、低职称的护理人员占大多数,因此,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使每位低年资的护士均有高年资护士把关,实行双班制,遇到突发事件,有高年资护士临场指导,加强对高危产妇的评估观察和产妇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阴道出血量多时,嘱绝对卧床,安慰产妇,减少恐惧等。及时地观察、准确地配合抢救,提高执行力,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提高了产科专科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90.28%提高到98.17%,说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等相关措施,改变传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管理模式,而制定防控对策,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因而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李明骆建梅陈舒飞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上一篇:分娩镇痛产科护理论文 下一篇:PDCA骨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