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还是增负?

时间:2022-09-20 08:35:06

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就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一些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增加的现象。社会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培训班、补习班、有偿家教如雨后春笋般骤然增多,孩子们表面上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实际上却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学校里的书包轻了,校外的书包却重了;他们在校内的时间缩短了,上家教或校外补习班的时间却延长了;他们在校内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在校外的“课业”负担却加重了;在校内考试一般不公布成绩了,校外补习班却公布考试成绩;在校内接受素质教育了,在校外接受的却是应试教育;在校内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了,在校外的学费却大幅度提高了;在校内享受着优越的学校设施和环境,在校外却往往是简陋的场所和设施;在校内的学习压力减小了,在校外的压力却增大了;家长在学校方面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在校外的经济负担却加重了;家长花在学校里的精力减少了,花在校外的精力却增多了;一减一增,一少一多,一轻一重,折射出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分析和思考。

一、社会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原因分析

1.经济目的

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舍得投入,这是广大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抓住学生家长的这个心理,面对广大中小学生把开办各类补习班、辅导班、有偿家教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2.家长的要求

家长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等学生托管场所是出于多种目的的,有的家长是为了找一个“替身”帮助家长管理孩子。家长工作比较忙,无暇照顾和辅导孩子,平时孩子在学校里,由学校来管理,周末和假期就送到托管场所去,由那里的老师来管理,并且还能够得到学习上的辅导。而有的家长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恐孩子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别的学生,千方百计帮孩子“恶补”功课以超过其他学生。

3.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几千年来都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某些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要考个高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淡化考试成绩,会影响学生将来考名牌大学的成绩,于是纷纷请家教或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辅导班“加强”学习,“弥补”在学校里因素质教育造成的“不足。”

4.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过去高考“指挥棒”一直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于是家长和学生们咬住分数不放松,盯住高分去攀登,这也是各类培训班、辅导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不改变高考制度,便很难改变人们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各类补习班、有偿家教也就有其存在的市场。

5.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是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家教存在的重要原因

地区间、城乡间甚至学校间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导致不少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在师资、硬件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有些学科像音乐 美术、 体育 、英语、信息技术等还十分薄弱,缺少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与实验器材,有的学校目前甚至不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这种状况下,不少家长和学生便把目光投向社会寻求社会上教育力量的帮助,以“强化”自己的弱势,避免在竞争中输在落后的教育上。

6.教育行政部门“管得了三尺门里,管不了三尺门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是否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社会上各类乱办班现象是束手无策,虽然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职教师办班,可是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该办的还办,该补的还补……

二、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及有偿家教存在的利弊分析

(一)利的方面

1.可以暂时弥补学校在某些薄弱学科教学上的不足

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的学习,可以弥补学校薄弱学科教学的不足。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往往是请过家教或参加过相关培训班、补习班的学生,学校里所谓的一些特长生尤其是一些音美艺术生其专业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他们往往不是在学校培养的,而是通过在校外的家教或培训班培养的。

2.可以弥补家长管理孩子的空挡

对于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来说,寒暑假、周末和放学后的时间是对孩子管理的空挡。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最担心的不是家长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孩子在课余时间由谁来管理的问题,只要能给孩子找个管理的场所,还能辅导学习,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二)弊的方面

1.中小学生要接受两重标准的教育

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国家正规的义务教育,淡化考试成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发展;去校外补习班或辅导班家长付出了昂贵的学习费用,孩子也是带着家长的“任务”去的,有“付出”就要有“回报”,补习班或辅导班的开办者就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所“进步”,因此决定了补习班、辅导班急于求成、重成绩不重发展的特点。校内和校外教育的两重标准恰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恰好集中在中小学生身上,必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

2.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老师急于求成、急于出成绩的心态,决定了其拔苗助长的做法,不顾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通过机械的训练和简单的模仿,片面地追求学生在短期内取得的“进步”,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3.导致轻视学校教育重视补习班教学的倾象

部分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会使其孩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耽误”孩子的前程,于是“寄希望”于补习班教学。孩子容易受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学校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业,在补习班、辅导班却用起了"功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4.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国家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全国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此举大大减轻了广大中小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社会上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学习费用却水涨船高,越来越成为家长的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

5.导致教师敬业精神下降

部分教师兼职办起各类补习班、辅导班把主要精力由校内转向校外甚至利用上班时间做校外的事却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种现象势必导致其他教师心理失衡,敬业精神下降。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存在使学生成了补习班的学生,部分教师成了兼职教师且经济相对独立,大大增加了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

7.浪费了国家的教育教学资源

寒暑假、节假日、周末、放学后的时间,学生不能在学校里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却挤在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几乎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的补习班、辅导班学习,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有的地方学校的教育资源被挪作补习班使用,使得国家的教育资源变成了部分人获取利益的工具。

8.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用房多是主办者临时租用的闲置或废弃的房屋,有的已经成为危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补习班、辅导班场所十分简陋,应有的冬季取暖、夏季防暑、水、电、照明等基本配套设施不全或根本没有。另外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的位置往往处于相对隐蔽的地方,孩子来往于家――补习班的路上,交通和人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思考

1.国家应加大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指挥棒”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人们追求考试分数的现状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应试教育也就不会得以彻底根除。只有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逐步淡化考试分数,加大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综合评价的权重,才能把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基础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配备及硬件建设,实现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让广大中小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3.切实落实教师工资标准,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真正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教师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4.限制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是矫枉过正的做法

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使用教育资源或者在学校的组织下到社会上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但是目前不少地区采取压缩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即中小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接受学校教育,在规定时间之外学生被推给了家长和社会。其实这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这是一种针对应试教育矫枉过正的做法。在规定的时间之外,学生何去何从?谁来管理学生?谁来为学生的教育和安全负责?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家长和社会的负担。

5.目前社会上一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家教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

目前社会上一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家教现象,虽然存在诸多弊端,甚至有违素质教育精神,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弥补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解除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辨证地对待社会上这些培训班、补习班、学生托管场所以及有偿家教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目前虽不能提倡但也不必急于“一棍子打死”。

6.推行素质教育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推行素质教育不单纯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更不单纯是中小学校的事情,它是一件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中小学校内部,而应在全社会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正在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

(徐化玉,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中心中学副校长;

宋艳,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中学教师)

上一篇:永远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下一篇:“经济走廊”带来合作盛宴 “昆明共识”引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