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百姓做服务

时间:2022-08-20 07:21:50

贴近百姓做服务

服务性是报纸不可或缺的功能。一张报纸,服务性的强弱、服务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报纸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受欢迎的程度,关系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报纸能否进入当地的主流强势媒体,也直接反映了报纸水平的高低。这已经成为业界同仁的共识,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对于生活服务类报纸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其重要。

《平顶山晚报》创办于1994年1月1日,是平顶山日报社所办子报。作为一张生活服务类报纸,《平顶山晚报》十分注意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除了新闻的采写、新华社电稿的选用这些“间接性”的服务之外,它最直接的服务就体现在专为普通百姓所设置的两个专版“百姓热线”和“百姓服务”上。

《平顶山晚报》创刊时四开四版,设置“百姓热线”专栏。随着报纸的发展,在扩到四开十六版时,开始设置“百姓热线”和“百姓服务”专版,最直接地承担起服务百姓的任务。我们认为,报纸为百姓服务,就要利用自己消息灵通、上通下达的优势和舆论的力量,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为他们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信息、解读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和读者的交流中得知,这两个版在当地百姓中的美誉度和读者忠诚度都相当高,可以说,它们已经在平顶山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当地百姓有了问题,遇到了难题,首先会想到打一下晚报的热线电话,问一问答案,找一找解决的办法。

一、维护百姓合法权益

对于百姓合法权益的维护,主要由“百姓热线”版承担。我们公布了昼夜值班的热线电话,提出的口号是: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随着专栏在百姓中的影响日大和晚报的逐步扩版,“百姓热线”也由专栏扩至整版,集中反映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求与呼声。在该版,我们设立了热线投诉、热线目击、热线追踪、热线调查和热线回音专栏,反映群众呼声,报道社会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和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直至问题的解决。直接服务读者、为读者排忧解难是该版一以贯之的原则,从本报创办到现在一直坚持不懈。百姓利益无小事,哪怕是鸡毛蒜皮,对具体的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所以,对所有的来电,不管事大事小,我们都认真对待,从不懈怠。这么多年来具体解决了多少问题,我们没有进行过统计。但本地的读者一旦遇上诸如消费问题、收费问题、水管坏了、煤气小了,等等自身权益受损的事情,往往第一时间就想到打一打晚报的热线电话;读者一打电话,晚报就找有关方面来沟通。2007年5月,“百姓热线”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女士反映:她母亲一个人居住在单位楼房,单位三年没有收取每户的水费,在自来水公司清欠水费时,单位不管人多人少,按每户500元平均分摊。本报记者得信以后,立即到老太太居住的楼房和收取水费的单位进行采访。然后编发了《市自来水公司清欠以往水费(引)500元水费愁坏独居老人》一稿。文章发表后,收费单位表示应根据住户情况,区别收费。

当前,我们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还有欠账,消费环境还不理想,当普通百姓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力量还显得十分弱小。如果发生纠纷,其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小则个人利益受损,大则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同时也有损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所以,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舆论十分有必要介入这种“纷争”,关注百姓利益,为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鼓与呼。

二、提供百姓所需信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不论是居家旅行,还是求职求学,都需要相关的实用信息。信息灵通,事半功倍;信息不灵,一事难成。《平顶山晚报》“百姓服务”版的定位就是为读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用信息。所以,不管是天气变化、煤气涨价,还是幼儿服糖丸、就业再就业,只要和读者利益相关,我们就注意提供信息。而对于每年的春运、暑运、高考和求职求学、黄金周出行等方面的信息,我们也会及时编发。比如,《铁路进入暑运高峰,铁路部门提醒(引)巧购异地票可解出行难(主)》、《失业者持证从事个体经营(引)每年可免税8000元(主)》等。对于一年一度的高考这个牵动千家万户神经的事情,我们的报道是浓墨重彩决不遗漏。跑教育口的记者与市高招办保持热线联系,不漏过任何一条事关考生利益的信息。而后方编辑不管多么麻烦,也毫不犹豫地予以编排。高考录取时,每一批次将要结束时的重征志愿,是考生能否进入本批次院校的最后机会,这个时候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比如,2007年高考期间,记者一天晚上打来电话,说本科一批有23所院校要重征志愿,且时间要求很紧,确切的信息还要等。能进入本科一批院校,是许多年轻学子梦寐以求的心愿,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业甚至人生都会产生关键的影响。为了能帮更多的学子了却心愿,我们宁愿自己辛苦一点。《本科一批23所院校重征志愿(主)补报时间截止到今天中午(副)》消息第二天一早见报,不少学生因此搭上了这最后一班车。

三、解读百姓关心问题

升学、就业、收费、低保、安全等问题,既是社会的热点,也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为广大百姓所一直关注。对于这一类问题,如果回避和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矛盾和加深积怨。对此,我们感到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解读,把事情说清说透。灯不拨不亮,理不说不明。有的矛盾的产生,不是因为相关人士做得不对,而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有为百姓解疑释惑的责任。

中小学的收费问题,历来为社会所关注,特别是那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片外生”的借读费等收费,许多人弄不明白。每学期开学前后,都不断有家长把电话打到报社,咨询有关事宜,反映相关问题。遇上两次这类情况后,我们就想,不能这样被动地应付一个个的个案,要想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我们安排记者收集了家长反映集中的问题,专访教育部门,发表《中小学借读费如何收取教育部门答家长疑惑》,介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片外生”的借读费收取标准、改制学校(企业学校收归教育系统)收费政策,并在此文后加一链接,公布了全市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看上去一目了然,这样,解除了家长的疑惑,家长明明白白;消除了社会的误解,学校清清白白。

2006年夏季,有一段时间,街面上“两抢”(抢劫抢夺)事件频发,百姓颇有怨言,打热线电话反映此类事件的也明显增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经过统筹,一方面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反映群众渴望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呼声,一方面就这个问题专访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长,编发了《巡警教你如何预防街面抢包》一文。文中介绍,夏季因为户外活动多,本身是“两抢”案件的高发期。特别是一些恋人,在户外时间长且在偏僻的地方,容易受到侵害。文中向大家介绍了预防街面抢包的方法,包括事前的留心、事中的冷静拼争和呼救、事后的及时报警及留心嫌犯特征等。在这同时,公安机关加强了治安巡逻力度和快速反应能力,派遣便衣警察进入案件多发地蹲守。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打击,“两抢”案件明显减少。

四、帮解百姓所遇困难

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比树叶还稠,遇到一些麻烦事在所难免。而有些事情,靠百姓个人的力量解决,要么十分麻烦,要么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有人或团体施以援手,帮助解决这些困难。而晚报进入千家万户,每天和百姓面对面,在为百姓服务、帮解百姓难题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2006年7月,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何先生反映,他农村老家的房子翻修之后,常年潮湿,曾尝试多种方法改造,不见效果。让老父亲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他十分不安,想请报社出手相助。我们了解情况后,编发了《家中常年潮湿,何先生求助:谁有办法让室内不返潮?》一文,向社会征集治理办法。文章发表后,很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提供治潮办法。我们请教行家后,以《何先生孝心引来回应(引)市民纷纷献良策(主)》为题,介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曾经遇到类似情况的罗先生介绍的,他家的房子返潮更厉害,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他的方法是用干铺法铺地板,铺前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另一个是一建筑公司工程部人员介绍的,在水泥地上刷一层防水涂料后,再铺地板,刷涂料是按面积收费的,考虑到何先生孝心可嘉,他们可以免费刷涂。何先生对大家的热心相助十分感谢,表示和他们接触之后,选择一种办法进行改造。

贴近百姓做服务,就是要真心为百姓办事,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把百姓的利益挂在心上。要深入生活的底层,关心基层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最迫切的呼声,帮解那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为百姓服务的路上走得更好,我们的报纸才能得到百姓的真心接受,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才能真正不辱使命。

(作者系平顶山晚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文汇报报道话剧《于无声处》的前前后后 下一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