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素养的提高

时间:2022-09-19 07:34:3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素养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种崭新的课型,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取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课题,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

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前提。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对初中学生提出了4个目标,分别牵涉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语文各种智能的能力则是学习的知识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接受审美的熏陶、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性格和生活态度、与别人愉快合作、相处等则是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中语文教材,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综合性学习编写的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如人教社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这六次综合性学习专题是:1.献给母亲的歌;2.寻觅春天的踪迹;3.科海泛舟;4.到民间采风去;5.古诗苑漫步;6.背起行囊走四方。其中1、3、5为小综合性学习,它的规模相对小些,层次低些,一般是比较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2、4、6为大综合性学习,相对要求比较高,规模大,难度也有所增加。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基础上,往往又设计了若干个子课题,倡导发挥自主精神,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编者有心,教者有意,学者有法。语文教师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的方面。断章取义,或偏离主题,则达不到编者所设定的预期目标,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细化学习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4.全班交流、展示、评价,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细化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综合性学习要把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语文基本素养,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有时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重点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故事和神话,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资料有:嫦娥奔月、月亮中的桂花树、月亮中的吴刚、古人关于月食的认识等。特别是同学们对民间天狗吃月的绘生绘色的讲述,让大家在笑中明白人类对天体现象的认识过程,同时为人类的大胆想象而惊讶。正是人类有如此丰富的想象,才造就了丰富的月亮文化。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般的学习活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自觉合作的意识与精神。

在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上。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乐于另辟蹊径,善于发表新见,特别是对那些不爱说话、羞于交际的同学,鼓励他们多说多辩,培养他们会交际、善合作的心理品质。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如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及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培养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和“成果”,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

四、以评价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评价可以检测学习的成效,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手段。每一次评价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检查和总结,也是接下来学习的一个起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坚持全程评价、正面评价、主体评价和多样评价,以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是要把评价重点放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就必须贯穿于其学习语文的全过程,要注重学习结果生成、发展、形成的过程,将语文学习的整体评价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所以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就不能偏于一种,更不能以一次考试或一张试卷定终身,要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评价每个学生。

三是要关注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尊重别人、学会负责、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等方面予以及时恰当的引导,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上一篇:以“听”为核心的散文教学法例谈 下一篇: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