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探析

时间:2022-09-18 09:46:01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探析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观念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新观念

一、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较之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诉求,语文新课程、新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尊重语文教育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

再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实践,联系现实生活,倡导大视野、大语文教育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一:语文学科综合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语文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割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轻视学生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实现语文学科综合化的教学观念转变,突出语文学科综合化特点,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语文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语文学科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并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语文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三、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中,学习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益者。

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能。因为小组成员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各异、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再次,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现,使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二,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既有生生之间的互助,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助;其三,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的目标,既有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术目标,也包含有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三:语文课程生活化

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所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现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将逐步增进。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拘泥课堂,还应融入更为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小学

上一篇: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数学技能 下一篇:浅谈一堂好生物课的开头和结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