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8 09:41:35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在分析了加工贸易存在技术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特征;问题;对策

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特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国民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我国出口比重越来越高,从1980年的3.6%增长到2003年的55.2%。从1996年起加工贸易占我国贸易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见表1)。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一半以上加工贸易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带来了许多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见表2),技术有很大进步的企业数占29.9%,有一定进步的企业数占61.5%,说明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更新较快,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制造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加工贸易不断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上游推进,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技术开发活动转移到我国,促进了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升级。加工贸易企业从事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加工贸易发展迅速

我国加工贸易凭借比较成本优势、地理优势、政策和环境的优势,大大推动了我国制造成品出口,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从表3可以看出,1993年以来,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率是巨大的,1994年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量为127.32亿美元,对出口的贡献率为43.5%,2004年出口增量为861.21亿美元,对出口的贡献率达到了55.5%,从1994年到2004年,我国加工贸易总出口增量为2 837.22亿美元,对出口的贡献率达到56.6%。

1.2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

我国的加工贸易伴随着外资利用的增长而快速发展,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的企业构成中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0.2%、6.6%、3.2%,外商投资企业占绝对优势。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

自实施“863计划”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从1986年到2004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每年增长36%以上,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比重已从1985年的2%增长到2004年的27.9%,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 655.4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5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国,产品结构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主,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光电子和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产业领域,其最大的产业领域是信息通信技术,2004年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96.72%。

1.4 我国加工贸易市场集中度很高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我国加工贸易以加工组装为主,加工原材料和关键部件主要来源于日本、台湾、东盟、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加工贸易额为1 387.6已美元,占我国加工贸易额的61%,加工贸易产业表现出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

2 我国现行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

虽然我国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迅速,但附加值低,究其原因是生产技术的低水平。我国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外商企业为主,外商企业通常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营销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留在国内,赚取高附加值部分,而把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组装加工等移动到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获取的附加值少。以电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的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20%左右的利润,而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工作,只获得10%左右利润。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低。

2.2 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低

我国的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只是低技术水平的一般加工装配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进出口呈现出“大出大进”的特点,说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品配套能力差,中间产品国产率不高,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未能达到利用加工贸易提高产业结构,波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初衷,加剧了我国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受投资国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的风险性很高。

2.3 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不规范,易产生走私

由于加工贸易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仍不完善,使得不法分子利用加工贸易走私,采用虚假品名、规格、数量,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甚至采用假单证、假印章、假签名等三假手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2.4 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严重失调,产业结构失衡

我国绝大部分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处在一进一出、单一工序,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加工程度不深,而且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一般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而且加工能力一旦形成,机器设备成为沉淀资本,要维持其生产就必须要保证足够多的原材料供应,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与相当落后的原材料工业和种植业之间的矛盾突出,造成加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种植业之间比例失衡。

3 加快我国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的政策建议

3.1 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科研开发投入的力度

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的根本点在于技术优势的竞争,不具有先进技术的加工贸易产业是不可能具备竞争力的。我国要发展自己的高新加工贸易产业就必须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对其科技开发投入。国家和企业对科技活动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加工贸易产业现在和将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科技投入长期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的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自有产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3.2 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建立起一支高科技人才队伍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我国人才队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高新化的发展,今后我们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教育优势,加大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的力度。

3.3 完善加工贸易高新化的产业政策

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原材料采购率是实现加工贸易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为此,制定和完善以出顶进政策,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所使用的国产料件,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视同进口料件予以保税,改变我国价格、投资、税收以及贷款等政策向下游最终产品倾斜的状况,为中上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投入中上游产业,以便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低价的国产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促进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要通过鼓励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增强国内其它产业的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3.4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力度

尽快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通过“控制增量”来提高水平,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淘汰;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客观分析;在对加工增值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出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促进守法企业转型升级,对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加大走私犯罪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走私违法犯罪行为,为我国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提供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马强.依靠长远产业政策-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J].国际贸易,2005(2).

[2] 金志刚,唐翠琳.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空间[J].国际贸易,2005(2).

[3] 鹿朋.对中国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提升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4] 伊浩华.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2).

[5] 张志卿.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战略[J].市场营销,2005(3).

[6] 何正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纵横,2005(5).

(收稿日期:2006-01-29)

上一篇:SA8000的实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综述分析 下一篇:企业创新发展基本模式与成长规律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