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障碍及矫治对策研究”课题

时间:2022-09-18 09:26:13

“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障碍及矫治对策研究”课题

【摘 要】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用行动诠释理想,用行动赢得收获。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障碍;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验方案

根据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我们通过问卷、谈话等多种形式调查分析,当前学生阅读存在的具体问题:一些课文的“偏”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缺乏让学生无书可读;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根据这些问题,拟定出研究目标:探索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分析障碍形成原因;探索矫治学生阅读障碍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总结出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让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明显提高。同时明确研究的内容:小学生阅读学习的障碍及原因。同时明确研究的对象及研究的方法,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为让课题能有效的开展,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新概念阅读学习报告会暨阅读课例展示活动”,听了西南大学李大圣教授的阅读教学专题讲座,听了窦桂梅一行的课例展示及专题报告,定期参加各种业务学习,进行课题遇到问题的交流,撰写反思、感悟。

三、扎实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找出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集中体现在: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面极窄,阅读习惯较差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等。我们采取的矫治策略:

(一)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做到个性化的阅读

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要求他们阅读量每天达到1500-2000字,并写简单的读后感,逐渐拓宽阅读面;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阅读量每天达到1000-1500字,能针对某一句话、某一段落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每天有500-800字的阅读量,并能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二)组建班级图书室,校园内开展漂书活动

农村小学的课外读物极为有限,针对学生无书可读以及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书来读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全校二至六年级的每班成立了班级图书室,以供学生有效的阅读,同时建立班级与班级交换机制,以供学生更多的阅读,更广的阅读。在校园开展漂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阅读

鲁迅先生曾说:“用眼睛去读世界这本书。”小学生,虽是几岁十来岁的孩子,可他们有思想,有阅读的需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读大自然这本书,学会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学会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让孩子好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阅读实际,注重恰当的向孩子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恰当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苹果里的星星》一课时,走进课堂,不是给孩子出示课题,课本,而是在讲坛上给学生切苹果,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老师切苹果,然后,老师把切开的苹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很多学生都看到了苹果里的星星。接着老师告诉孩子们,这节课学得最好的同学可以吃到一瓣苹果。紧接着,老师便给孩子们范读这篇课文,让孩子们自己读这篇课文,在这堂课里,老师没有支离破碎的去解剖每一句话,没有把生硬的哲理直接灌输给孩子。一篇深奥难懂的课文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学得又轻松又有趣。

2、让孩子乐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

读书是一种滋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唤起他们的想象,让语文课堂慢下来,静下来。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有这样几句话: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老师在孩子朗读时就注意让孩子们体会睡觉要轻轻读,散步要高兴读,奔跑要读得粗犷豪放,唱歌、跳舞要读得快乐自由自在,开会要读得严肃认真。通过这样一番精心的朗读指导,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其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让孩子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让孩子善读书

所谓善读书,就是让孩子读书之后一定要有收获,要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知荣辱,明事理,悄悄的成长。

(1)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

实验过程中,我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就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同时要求孩子们在学过的文章中把自己感受最深、触动自己心灵的文章写读后感。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向家长推荐优秀书籍,让孩子的家长参与到实验中来

好读书的热情是一点一滴的渗入到孩子的内心,要亲子共蹉。一本书,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共读,一起欣赏书中的美文,一起品论剧情,任务,对孩子阅读的效果将有极大的提高。所以家长无论多忙也要让自己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一点在我们农村学校开展起来尤其不易。调查显示,一个班级不足十分之一的家长能参与进来。所以我们的实验老师还举办了家长课外阅读培训班,利用家长学校向他们介绍儿童课外阅读规律及方法,利用节假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们注重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如在教《狼群》一课时,让同学读后感悟、写旁批,由此产生对狼群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四、在今后的课题成果活动中,我的实施计划

1、开展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小能手评比。

2、每周开辟电视读书栏目,由教师或学生向大家推荐好书,通过这一栏目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3、定期组织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或队报比赛。可以收集到的名家名言、名人轶事、格言谚语、经典片断、读书心德并进行班级评奖。

4、继续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气氛,例如建议家庭共出读书小报,家长与孩子分工,合作完成;建立家庭诗歌诵读比赛,通过家长会或其他形式邀请部分家庭参加。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以“中华魂”、“祖国在我心中”等读书活动为主题的征文竞赛,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心得接龙、书签制作、课堂作文比赛、报刊剪辑等活动。

总之,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不断积累文化的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的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与态度,“课内外阅读衔接与整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个很大的选题,它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不断地阅读、探索,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无疑能让人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厚积而薄发,期待着收获幸福的那天。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方向

1、对学生阅读的量统计不具体。

2、怎样有效的进行阅读评价。

3、怎样更有效的让孩子做到“我要读”,“我想读”。培养时间的紧迫感。根据少数同学的情况,在他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引导他估计做完这件事大概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我再根据情况酌情删减。

经过三年的训练,同学们过去的阅读速度慢、准确度不高的现象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看到多数学生在我的帮助下健康地成长,一种收获的喜悦涌上心头。

只要找准方法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其弱项方面有成功的体验,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是否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