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从“聆听”开始

时间:2022-09-18 09:08:38

音乐课从“聆听”开始

摘 要: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课上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了意义。”可见,音乐课上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才能使聆听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音乐课; 聆听;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09-082-001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课上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了意义。”可见,音乐课上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才能使聆听变得更有效。在音乐教学中,笔者把对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歌曲教学、欣赏教学、乐器弹奏的方方面面。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也受益匪浅。

一、以“聆听”为主的歌曲教学

初听歌曲时,学生对歌曲没有印象,也没有理解,只有反复聆听后才能记得清,听得懂,唱得准,把握得透。

1.歌唱前“聆听”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听多了,音乐就会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教学《我是小音乐家》一课时,在新歌教学之前的闯关游戏中,教师根据三段歌词设计了三种“奖品”视频:拉提琴、弹吉他、吹法国号,每闯过一关,就能得到“聆听歌曲片段”的奖品,让学生在铺垫环节就反复聆听歌曲。这种“歌唱前听”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听觉,为歌曲学唱做好了铺垫。

2.创设任务“聆听”

在聆听音乐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任务,逐步提升聆听的要求,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聆听的专注度,达到有效聆听的目的。如在教唱《春天举行音乐会》之前,可安排四次聆听:第一次,感受歌曲风格;第二次,谁来参加了音乐会?“演员”带来了什么节目;第三次,歌曲有几个乐句及哪些乐句相同;第四次,发现旋律特点。这样听完四次歌曲后,学生不用教就会唱了,接下来只需纠错、处理歌曲即可。

3.有选择地“聆听”

歌曲学唱过程中的聆听,不一定完整聆听,而是根据需要有选择的聆听。例如某个乐句的音准、节奏问题便可采用乐句聆听,也可听教师或唱得准的同学范唱,还可选用不同演唱方法的对比聆听,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主要原因不是学生唱不好,而是他们没有有效聆听。

二、以“聆听”为主的欣赏教学

欣赏是音乐课堂中有效聆听的主要渠道,在欣赏中要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都和有效聆听息息相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要在于设法引导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

1.以趣引入,引导主动“聆听”

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是故事情节在音乐活动中有效运用的手段。例如《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可利用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展开,适当的时候运用故事交待音乐的背景,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达到“听懂”的目的,接着以此为铺垫,引出西洋乐器——小提琴、长号、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等,再分别介绍他们各自的音乐特征,将人物特征与音乐建立起对应的关系,从音响出发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2.风趣语言,吸引学生爱“聆听”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欣赏《彼得与狼》,小彼得将绳索从大树上往下放的一段旋律,生动的向大家展示了当时机灵的小彼得和小鸟联合起来,智擒野狼的紧张气氛。如果只放音乐,漫不经心的欣赏下去。教师不去提醒学生,精彩的音乐片段就会被忽略。“听!谁来了?如此沉重的脚步……”“听!瞪着血红的眼睛,恶狠狠看着彼得的大灰狼转过头来了……”教师的言语稍加夸张、神秘,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被点燃了。

3.熟悉主题音乐,让学生能“聆听”

在参与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感悟到高兴、欢乐、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聆听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音乐的主题,听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出现的地方与次数,掌握音乐要素在旋律中的作用,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例如:器乐曲《秋收》,歌曲两段主题采用不同的情绪,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多次交替出现。如果没有目的地听,再多遍学生也是一头雾水。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再引导学生分段聆听的方法,以期达到有效、省时地聆听,再配合条理清晰的板书,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不知不觉听会、会听,直到听懂。

三、以“聆听”为主的器乐教学

歌唱中需要合作,器乐的演奏更需要合作。在集体的演奏中学生如果不善于倾听集体演奏的速度、力度,只顾及自己的演奏,就不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演奏时如果合作不好,课堂上的秩序及音响也许更“混乱”。因此,教师更应对学生加强有效聆听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聆听,调整自己的演奏,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同时学生还应养成随时聆听的习惯,只有关注到自己与集体的演奏,才能使演奏达到和谐的境界。

聆听伴随音乐始终,有效聆听也将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聆听的习惯是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相信只要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聆听习惯的培养,就一定会使孩子们感悟音乐的真谛,享受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2):22

上一篇:谈科技教育的三个有机结合 下一篇:家长的效应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