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思考

时间:2022-09-18 08:23:24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思考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且已是大势所趋。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这都是新课程改革所要面临的重大难题。尤其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由此而来的交际日益频繁,使得英语起到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宗旨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发展,实现新课程价值的融合。此间,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正确的,可在英语课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形成种种困难或矛盾,务必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

其一,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大有“滥用”趋势。固然,多媒体具有使文本形象生动、明快逼真,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加深记忆,增强理解能力等的作用。而有的教师没有认真筛选,全面斟酌,而堆砌大量材料,展示许多图片,结果冲淡了教学内容与目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教学的重点,致使学生、教师的身心疲惫,还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其二,教学理念与现实状况的矛盾。受旧的体制管理、教学模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要受到阻碍的,而且新理念的出现肯定会带来许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夹在应试成绩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英语教师又在教学时没有足够的课改时间和空间,思索不到位,探究不深刻,造成课改口号喊得响、行动往往很一般的现象,还是在“穿着新鞋走老路”。

其三,课堂教学活动趋于形式化。往往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会造成片面追求师生互动而撇开教学目标,使教学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活动内容设计过多,冲淡了教学目的和重点,师生台上台下满堂转,屏幕影像令人眼花缭乱,情节太多,学生太乱:课堂媒体情境诱人,教学活动表演化,无质疑问题,不能启发学生深思;教师顾忌太多,照搬教师用书严重,根本没有从教材、学生和实际出发。没有真正看待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更没有引导学生乐中学习、学中取乐。

最后,教师自身水平问题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好多教师平时疲于教学任务,缺乏英语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甚至我们有些高中英语老师还没有见过外国人,而且缺少相应的培训,造成教师综合能力较差,英语思维自然也被禁锢。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就应该是全英文教学的,提倡NOChinese in English Class!这种方法并不切合实际,不说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我们的老师也没有能力在讲练中全部用英语,但我们可提倡:UseEnglish possible,use Chinese lfnecessary!

鉴于上述困惑与矛盾,面对如此的问题,在时间、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有待于要求英语教师加强充电,多多培训,继续提高自身英语综合素质,圆满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师生协作,教学相长。

我们知道要做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教师的分值越高,成绩突出,教学质量就显得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做一名合格的优秀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为人师表,才能胜任工作。要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听说与读写的关系:教师用书与备课的关系:运用教学法与五个教学步骤的关系;英语与母语的关系。最后要牢记“Use EngIish wheneverpossible,use Chinese if necessary”。基于教材,创新课堂是我们值得思考探究的。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实施中经历见证、逐步完善的。况且,我们本身是在新的征程中大胆探讨,反复摸索,认真研究,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摸索阶段,更待于共同探究。我们要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大力进行集体讨论、全面分析,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绝不让集体备课留于形式,提倡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经常进行听课、说课和教法研讨讲座活动,为教师们解惑答疑,帮助他们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活动中要打破校与校、区与区的界限,进行充分的交流,互通有无。请名师讲授,邀专家辅导,让骨干教师示范,展示高考或会考研讨课、同构异步研讨课等,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这样,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让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地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使高中英语课堂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学起来,愿每个学生说出来。

总之,从新课改实际出发,采用有效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学习,进行多方面的教研讨论,确实把握好评价教学的方向和尺度,切实可行地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理论水平,从而解决当前英语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大胆地探索研究,积极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上一篇:“三育”并举 全面育人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