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途径

时间:2022-09-18 05:52:41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途径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叫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都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其潜能并使之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为有时课本呈现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背景不相适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①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②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③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如一位低年级老师在教学“4的分与合” 时,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并让学生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3种分法。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3种,谁有本领能把这3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得到3种分法;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3种分法。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学生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四、巧设练习,发展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练习:①找图形。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②说图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③折图形。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④拼图画。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丰收景象”的一幅图。老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由于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去探究,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中职数学教学快乐课堂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善习”指导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