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

时间:2023-11-16 18:07:37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实验有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有些实验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境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多媒体不仅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学习中,化学键这个概念涉及原子结构及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作用等,既复杂,又抽象,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此部分内容向学生讲解清楚,但是借助多媒体将发生反应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利用多媒体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电解CuCl■溶液实验时,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有些实验速度过快,不易观察,我们可以事先将其录像,上课的时候直接播放视频,多次重复观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要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增强了演示实验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若超过了这个“度”,多媒体教学就会表现出它的劣势。

1.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

化学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我认为不宜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替代,否则就会失去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会的机会,也会错过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机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用多媒体模拟展示。

2.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多媒体“短、平、快”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就像脱离了知识的载体在凭空认识知识,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长期这样,学习效果必然不好。

3.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认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以使学生能够达到“跳起来摘到桃”的最佳学习心理。化学教学过程处理得过于直观、形象,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长不大”。

经过多年的实践体验,我认为最有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来讲,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做:(1)重点、难点、难记忆的部分,在屏幕演示,同时以简练的板书形式写在黑板上,并加以口述讲解,有利于学生消化接受。(2)在播放课件演示的同时,尽量伴随教师的肢体语言,进行深入讲解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节课堂气氛。(3)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地方,放慢演示速度,为学生记录提供时间。(4)抽象、冗长的内容,尽量减少板书,应制作课件进行表达。(5)大容量的复习内容,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且最好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6)备课必须充分。对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更大,要备内容、备形式、备时间、备顺序、备板书、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都要事先合理分配时间。(7)课后小结应作为课件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总结。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2

关键词:朗读 ; 多媒体 ;语文教学

一、兴趣来源于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多媒体可以将它们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荧屏上,学生可以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春”,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潮”,感受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富有感情,更易理解文章作者情感。朗读是有声世界的艺术,使阅读达到美感、语感、情感、乐感的和谐统一作用。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点是能融声、光、色于一体,提供生动立体的情意、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使课堂上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烘托气氛,提高朗读的效益

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去体会课文中的中心内容,了解课文所含的思想情感。然而,现在课堂上朗读教学对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引起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反感,一节课上朗读几乎都是过于形式化,为朗读而朗读,一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的现象。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的环节。课堂上朗读能够感染学生的是情,能够打动学生的是情,能够震撼学生的也是情。叶圣陶先生说过 “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含意,而且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的意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特征,简单、高效率地辅导学生易学、易解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紧紧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为朗读作好铺垫。有了多媒体前期的引导,让学生深层次的发掘和联想,能更加深刻地去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进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朗读愿望。

三、巧用而不利用多媒体,结合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

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注意形象的示范,如表情、肢体语言等其他辅助方式,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作为现代教学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决不能仅仅以现代的技术去代替传统教学的手段。应该将其成为实施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而不利用多媒体技术,借调丰富的声像资料,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应追求循名质实、由形入神的辅读功能,而不能停留在一般通俗易懂、直观可鉴的“教具”设计上,配合教师的讲析、演示及助讲,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生动,肢体语言朗读结合,会使学生朗读更加深刻富有情趣。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理去,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构造、意境的再现都难以让学生进入情与境;此时多媒体就成了学生朗读的榜样。这对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朗读兴趣及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听音中注意阅读的节奏、语调,语句的停顿、字音的轻重、整体的速度等朗读的技巧,这样就可提高朗读水平。在看图中可以想象作者在当时的写文章的情景,想象文字中的意境及情感,进而深刻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并给朗读打下一定得基础,这样就从最初枯燥乏味的朗读变成一种有滋有味地朗读了。

如今课堂上琅琅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让课堂上重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语文朗读教学的地位开始回归,朗读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无疑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为了训练学生朗读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过程时要把握好时机,让它融入传统教学,辅助教学,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情趣通融,以丰富学生的情趣;议论纷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语文朗读教学质量随之提高,培养学生课堂上朗读的激情,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然而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凤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现代阅读,2012(2)168

[2]李素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2(2)115.

[3]袁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5)248

[4]黎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94一96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3

题。现谈谈本人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

最佳切入点即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法加以运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如教八年级下册《海燕》时,为了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预习,自己朗读,然后课件演示,配乐朗读,使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二、抓住最佳时机

最佳作用时机即根据不同的教材确定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痛惜悲愤之情,我先放课件录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幕上的画面,着重抓住画中罗布泊今昔不同的特征,昔日的罗布泊,牛羊成群,水草丰茂,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今天的罗布泊,满目黄沙,戈壁千里,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罗布泊今昔之巨大变化,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在必要的时候反复用

课件放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从有限的播放时间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胧的,若要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形象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学时有必要反复播放课件,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切记“拿来主义”

目前,真正能根据学生需求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

总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成为自己的教学艺术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4

一、制图课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是技术基础课,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反复地进行图物对照,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物与图之间的联系。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模型、挂图,这在传递教学信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实感的、清晰而生动的立体形象,因而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在制图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机械制图是研究和阅读工程图纸技术的基础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经常研究和阅读图纸,使学生掌握图纸的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才能逐步提高投影分析和投影表达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模型、挂图等,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感觉,清晰和生动的立体图像,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一个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课程,它包括一个广泛的知识,部分内容和机器结构设计、零件加工技术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只有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难的工作。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在工程制图有以下一些重要的角色在课程改革:

1.培育和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实施正交投影原理为理论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空间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则的点、线、面、体、投影特性,几何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图纸和看图方法等。学生看了彩色的并伴有音乐的《相贯线》多媒体片后,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作业和试卷中的相贯线概念性错误也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精减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分解、叠加、运动的功能,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讲课中教具演示和画黑板图的时间。例如“视图、剖视、剖面”这部分教学内容,传统教学需要6学时讲述,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适时地进行提问、讨论、归纳、总结和讲解重点、难点内容,一起只需3~4学时,可提高教学效率近一倍,而且看多媒体片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减少教师重复劳动,提高学生绘图技能

画图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要画好一张图,除应掌握投影表述方法及有关的图像标准规定外,绘图技能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一能力的培养,过去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先简单介绍后对学生分组进行示范表演,这样做不但教师耗费很多精力,而且顾此失彼,没时间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将《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制成多媒体课件,由于它能变静为动,变微为显,将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讲清楚的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仪器的动作和姿势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不但效果好、效率高,而且不需教师重复多次地示范表演。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非常突出的,它在工程制图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应当充分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扬多媒体之长,优化教学

提高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就能使学生用最少的学习时间学习到最多的知识。多媒体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但也有其缺点,如目前制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滞后,有时输出的信息过大,在很短的时间不能为所有的学生所接收,教师只注重多媒体连续输出信息,不注意与学生沟通,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表达、反映和反馈及时地调整计划,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重复。因此,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应该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修复不足的传统教学,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进行合理组合各种教学媒体,并优化工程制图教学结构的过程。

为了实现图形教学的优化过程。首先应对课程内容分类,我们相信:根据多媒体教学的适用性,制图课内容可以和比较丰富的知觉结构的知识、技术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时间与内容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立体投影图、三维图上表面特征点、线的方法,三维曲面交线等。它们的特点是提供的需要部分空间分析和空间形象的描述,和部分是一个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步骤。所以在前面适当地用多媒体,后者用传统教学。如果一些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图片的限制,不能跟上学生的思维,会感到枯燥乏味,心理疲劳,所以基本上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5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94-02

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与美术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能突破传统课堂的二维展示和相对三维展示的局限,通过高科技载体将一种更加直观立体的教学体验高效率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更易被基础教育的受众群体接受。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基础教育环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利用多媒体创造的课堂氛围、教育质量、学习状态、教育信息传递效率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节约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模式激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改变必将对教学改革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朝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合理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传统美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生动性、兴趣性和灵活性。因此,美术课堂对教学模式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风格的时代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的参与能极大满足教师对新模式新体制的需求,更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突破物理限制,对美术这个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不但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其发掘学生潜力,为培养未来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表达出了超出预料的积极反应,当他们看到活灵活现、色彩斑斓的影像时,学生就会萌发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创作灵感得到激发的兴奋状态下,他们的美术构思和创造能力会被极大地激发,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充满想象力。

例如:在上《画汽车》课时,长春虽有“汽车城”之称,但学生只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不太常见的汽车以及汽车的发展史了解不多。在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不同品牌和不同用途的汽车,了解汽车的特征与用途,让学生在整体概念上对汽车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汽车。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深入地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造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二、多媒体美术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作梦想是创新的翅膀,更是时代进步的必要条件。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多媒体美术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上《卡通明星总动员》课时,学生会说出很多的卡通形象。传统课堂并不能直观展示出这些虚幻的形象,而多媒体手段的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些虚幻的形象。如大家都熟知的卡通明星孙悟空和自然界的猴子,让学生观察、比较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区别和特点,从而得出卡通形象运用了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卡通人物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对创作不再有太大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小学美术课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传统的教育途径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学生对传统模式的倦怠与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也使得这种挑战成为限制教育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阻碍。当下,美术教学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直面来自多方的教学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潜力。

例如:上色彩课《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颜色,之后,多媒体屏幕展示红、黄、蓝三原色的特点,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其它颜色。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教师提问:色圈中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色圈中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色圈中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量多和量少有什么变化?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多媒体的优越性,能极大地解放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减少教学活动的困难和局限,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深刻体会到教育活动的愉悦与幸福。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而小学美术的目标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

《春天的色彩》这堂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语言描述和照片展示,但这种模式很难精准直观地将图画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反而会因为单调乏味的模式让学生对图画的美产生误解。如此,还何谈提升审美,培养素养?而多媒体手段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丰富直观的载体,将图画的美尽可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美有一个朴素而准确的认识,例如: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发芽了,那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更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人物美,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氛围。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6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历史 教学运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注入新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优化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教师调整自身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正如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在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事件情境

所谓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幻灯图片、电视或电影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体会和分析历史。这种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而且以其多样化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容易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例如,在讲《“自由放任”的美国》时,由于学生缺乏经济危机的感性认识,因此很难体会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了视频《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再现了当时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使学生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就有很深刻的印象,注意力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同时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再现事件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走近”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学习目标

虽然学习有时限性,但是明显的意识或目标定向能够促进有效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如果教师对预先学习对象有一个明确界定,而学生认同了这种界定,那么也会有利于学习成功。所以有效学习本身是一个有目的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图的学习。按照传统的教学,老师也会在课堂中强调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或是重难点之类,但是往往说完后记得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么,当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这个弊端就比较容易克服了。当我们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时,比较常用“超级链接”这一方法,它的好处在于可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比如在讲授《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时,播放了一段历史录像资料后,演示了自制的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等有关地图的课件,同时引导学生回答诸如的反攻方向的确定、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进攻战略等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演示,模拟实战进程引导学生逐一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地图动态表现手法,我还动用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使所有学生均可亲自动手,以战争指挥员的角度进行地图进程的指挥运作,激发学生对历史地图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对这一阶段的相关史料掌握得十分牢固,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多媒体,挖掘重点难点

传统的说教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具体形象地让学生领悟掌握知识点。因为历史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事件和人物因为年代的久远,与今天的事物没有太多联系,让学生在学些这些内容的时候,感到抽象和复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从而进入张弛有度的课堂气氛之中。如讲:“新航路开辟”时,配以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比在书本上让学生照本宣科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实践证明:巧妙利用课件等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点。

四、借助多媒体,强化德育功能

高中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了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而我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一个理性认识。多媒体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有其必然性。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应该服务于历史教学,而不是主宰历史教学。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各取所长,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1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7

关键词:运用多媒体 优化 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能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西沙群岛位于我国东南海的西北部,远离学生生活,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上课伊始,可先播放一段西沙群岛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一段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亲身感受一下“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身心一下就会自然地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一些说明性的文章中,单凭教师的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事物的特征。为了解决这些抽象问题,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因此在板书时,我设计了一个拱形画在黑板上,并在拱形中分别板书了它的不同特征。就在这一堂课结束后,一位同学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样的拱桥,车辆该怎么上去呢?文中说赵州桥很美观,我怎么感觉不到呢?”是呀,本课的插图只是赵州桥的一个远景图,学生根本无法看清桥上的每一个细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又用了整整一课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不同角度的赵州桥,并用搜集来的其它一些桥的图片和赵州桥形成一个对比来突出“坚固”这一特征。这样,既达到了预设目标又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突破难点

        现代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但有些课文内容,单靠学生朗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则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虚拟现实、放大细节、拟真等特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战士们在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有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难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播放视频录像,荧屏上战士们在桥上英勇奋进的一幕幕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深深地震撼着每位学生的心灵,在这种震撼中,学生深入地理解了革命战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促进理解诗歌内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了;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篇8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无法重现的史实能够重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这一内容时,教材提供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插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盘“开国大典”片断,播放充满激情而又独具特色的讲话录音,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节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和所经过的重要地点。生动形象地把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直观而又生动的动态展示,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最后大多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复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去感染学生,但其给予学生的刺激量往往较小,且不太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这种局限。生动真切的人声和自然声响加上教师的讲述,更易与学生内在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材内容,选取具有科学性、典型意义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一定能深化思想教育。如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剪辑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的镜头来突出主题,把用热血生命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爱国主义的情感油然滋生。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

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特别是世界史中有许多学生不熟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使学生如亲眼目睹。如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教学中,分别播放新中国成立初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特别是“神州”号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世界航天技术成就。让学生了解建国初我国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既提供了多种信息传播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自主地学习,使学习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学生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现代的媒体,学习如何有效地处理信息,如何有效地交流信息,这本身就是创造与创新,这比单纯地学习知识更重要。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家庭理财规划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