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9-18 01:37:09

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因此,只有认真钻研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推动生物学科的发展。生物实验提供给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学习热情的直接切入点,在生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形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分析判断及综合能力、探索求新的创造能力都得到同步的提高。笔者对收集到的一些与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现状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和实施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优化“提出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定一个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检验的假设,既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前提,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难点。其难点在于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法和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能把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训练学生运用简化和提炼的策略对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境进行解读,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提出问题”的策略;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汇总学生的各种问题,然后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重新组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最终学生就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提炼出很有创意的问题。如在教学“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吗?”“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一样的吗?高温会不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呢?”“多高的温度会使酶失去活性呢?如何确定出这个温度?”“使酶活性达到最高的最适温度到底是多少?”由此看出,学生对于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探究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渐入佳境”了,提出的问题探究价值也越来越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现实法。生物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生命现象的科学知识。许多生物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师在讲授具体实验前,应将其与现实相结合。教师可就曾经轰动世界的“三鹿奶粉”事件,提出如何证明奶粉中的蛋白质是假的,如何检测一些无糖食品是否真的无糖,探索这些具有很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培养自我的探究能力。

2.巧设问题法。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生物现象。实验中,各个步骤也是由无数的科学家通过探索才逐步形成的。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巧设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找新的问题,从而拓展思维,培养自我探索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例如,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滤纸条下端要减去两角?”如果学生不了解,那么我们又可以启发学生反向思考――“如果不减去两角又会怎么样?”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在接下来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减去两角,目的是防止两边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过快而导致不均匀,从而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三、选择开放的实验方法

要验证一个结论往往有不同的途径,应鼓励学生“自行其道”,在方法的探究上大胆创新,在比较中不断改进,这就是所谓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开放。教材中的实验,往往已给学生列出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大多数学生也只是照着做,体会不深,有些细节的操作,教师往往重复好几遍学生都记不住。那么能不能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看看操作步骤的不同是怎样影响实验结果的。例如,在进行“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实验教学时,我没有列出实验步骤,结果,有的学生将酶加入反应的试管后再进行水浴加热或放在冰水中,结果不能体现出温度对酶的影响。这样就引发了学生自己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酶具有高效性,在酶加入试管时就已经发生反应,所以加入酶后再进行水浴加热,就体现不出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这样看过以后,学生自然就记住了每一步操作的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改变实验步骤后并会不影响实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该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共同寻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到实验省时、省材等的原则。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地对生物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