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冲击波

时间:2022-09-18 12:56:10

进口食品冲击波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仅是养牛户和三文鱼养殖企业的困境。

当前,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开始进入国人的餐桌。在进口食品高歌猛进地收割中产阶层消费需求时,国内食品厂商却困顿于萎靡不振的销售业绩。

如何搭上国民消费升级的“高铁”、应对进口食品冲击,是当下国内食品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电商主推进口食品入华

6月30日,美国牛肉重返中国仪式在北京举行。2017年4月,中美双方就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共识。6月20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了《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标志着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

从2003年底美国疯牛病爆发、禁入中国,14年间中国牛肉市场迅猛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超过80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3600亿元。然而2016年全国牛肉产量为717万吨。这个“缺口”正是全球牛肉生产商眼里的一块大蛋糕。目前,中国是全球牛肉第二大进口国,2016年进口量达到82.5万吨。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预测,美国牛肉在中国的终端售价可能不会太低,但应该比国内牛肉价格便宜。

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得以涌向中国。事实上,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新兴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中国电商生鲜市场交易规模也连年翻番。早前有调研机构预测,2017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元。

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该地出产的龙虾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座上宾”。“以前我们属于藏着没有被中国人发现,随着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里的龙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某渔业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相比过去中国人喜欢的暖水虾澳大利亚龙虾,加拿大龙虾是冷水虾,营养更高一些,口感和质感更好一些,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大约从2013年开始,加拿大出口中国的龙虾激增,2016年仅新斯科舍省出口到中国的海产品就达到约10亿元人民币,龙虾占了大部分。

新斯科舍省渔业暨水产养殖厅厅长基思?科尔韦尔认为,销售额翻番应该需要4-5年时间。

国内食品困境难解

进口食品形成强势,事出有因。

据调研了解,目前国内的肉牛生产大多数是农户散养。这种小规模的饲养方式大大提升了饲养成本,牛肉品质却参差不齐。相比牧场规模化、牛肉品质标准化的美国,国内牛肉“低品质,高价格”的劣势暴露无遗。

与牛肉类似的还有国产三文鱼。

根据挪威海产局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共同的“2025计划”,我国将逐年提高挪威海产进口,到2025年进口总额将提高至100亿元人民币,三文鱼进口将达到15.6万吨。

进口挪威三文鱼的涌入必然会强势D压国产三文鱼市场。

一家国内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介绍,国内饲养三文鱼需要进口每吨价格高达3万多元的专门饲料,再加上温室内水温恒定16摄氏度等要求,造成三文鱼养殖成本较高。

实际上,目前国产三文鱼的市场售价每公斤只有80元左右,远低于进口三文鱼每公斤200多元的均价。即使如此,价格优势并没有为国产三文鱼争取到更多青睐。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却日益激烈。这不仅仅是养牛户和三文鱼养殖企业的困境。

2017年一季度,经天津口岸进口的葡萄酒共计1911万升,同比增长52.3%;巧克力及其制品进口量翻倍增长,达到2100多吨,同比分别增长87.8%和81.9%。

而几大国产葡萄酒龙头企业2016年全年的业绩表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张裕A(000869.SZ)2016年净利润9.82亿元,同比下滑4.62%;中葡股份2016年净利润1272.5万元,同比下滑17.96%;莫高股份2016年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下滑14.79%。这样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后者已经占据了国内30%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是全球牛肉第二大进口国,2016年进口量达到82.5万吨。

国产巧克力行业的日子更加艰难。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巧克力市场依旧由外资企业主导,玛氏、费列罗、雀巢、好时、亿滋、雅客市场占有率高达80%。第一个高端国产巧克力品牌金帝,在2016年4月就已全面停产。被中粮以2亿余元价格出售给了国内糖果生产商好邻居。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内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他们全方位升级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对各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食品产业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早已脱离了早期温饱型、生存型的模式,转而对品质和理念有更多追求。但是在这不断升级的消费大潮之中,中国食品厂商因其落后的供给而渐渐掉队。

冲击下寻找突破口

面对进口食品的冲击,国内食品厂商也并非坐以待毙。

在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中,“降成本”就是国内食品产业的首要任务。

许尚忠表示,我国牛肉居高不下的成本与国内肉牛养殖中母牛的存活率低、肉牛的胴体重低、培育周期长等有密切关系。任何一环上技术的突破都有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转机。

有专家也表示:“占据运输成本和时间优势的国内肉牛养殖企业,可以抓住冷鲜肉在营养价值和口感相对于冻肉的优势,深掘冷鲜牛肉市场,打差异化竞争的反击战。”

另一方面,挖掘国内食品消费的新需求也是一个潜在突破口。

牛油果的风靡就是最佳案例。随着国内中产阶层越来越关注饮食结构健康,使得几年前默默无闻的牛油果一跃成为了“水果之星”。2010年中国牛油果进口量尚不足2吨,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2.5万吨。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不仅仅是全世界厂商竞相争夺的战场,更应该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一些中国高级食材制造企业已经迈出第一步,并已获得了正向的回报。鹅肝、鱼子酱和松露被称为“世界三大美食”,食材其实很多都产自中国。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肥肝生产国,鱼子酱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0%。

对此,朱丹蓬建议,面对进口食材的冲击波,国内食品厂商应该与全球食品市场建立良性的互动,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专注自身质量和品牌的建设,同时保持全球化的视野,让国产食品走向世界。

上一篇:新三板基金寻找“接盘侠” 下一篇:郑树:好医生就该在病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