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时间:2022-09-17 11:22:16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习效果。作为多年在一线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师,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一、加强学生课堂自读环节

(一)保证自读时间

每节课一般用约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教材和地图册。自读一般可分2―3次进行。

(二)明确自读目的

为了让学生读有其法,思有其序,要指导学生自读时掌握要领:①明确地理位置;②弄清主要地理事象的特点、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三)指导自读方式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要有选择性,有的要细读,有的要略读,有的要默读,有的要朗读,有时采取图文结合读,有时要求对照比较读和注重联系读。

(四)突出自读重点

教材内容繁多,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突出自读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效益。

(五)强调读思结合

要指导学生自读时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

二、要重视图表的解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地理教材附有很多的插图或附图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和各种资料,教学生在自读时,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图表读懂:①大量的直观概念和分布知识,比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轮廓、地形地势、湖泊分布、河流走向、植被、资源等均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自己得出结论。②在阅读地图时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全面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到隐藏在图幅后面的深刻内涵及重要属性和特征。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地理课的特点,让学生读图、读书,在图、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激活地理思维。

(三)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运用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多阶段不同层次提出讨论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掌握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章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问题1: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控制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吗?怎样控制?

问题2: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能不能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迁移人口?为什么?

三、开展活动探究

探究式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之一,地理课堂中进行活动的开展,着重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学会知识迁移。例如在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教学时,教师可模拟组织一次由广州到新疆的“纸上旅行”活动,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设计出一条合理的线路。同时请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这条线路沿什么方向延伸?沿途景观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模拟旅行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比分析归纳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成因、规律、特征、表现等方面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环境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强调在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分析所遇到的思维、观点、方法等。比如,火山活动是大家熟悉的地质现象,一提到火山人们就往往想到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损失:火山灰以及与火山喷发相伴生的火山泥石流、地震、海啸等巨大的灾害,但是这种自然现象是否真的全是害处呢?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相关资料,让他们自己来找出火山活动还具有另一面:为人类提供沃土、矿产、建材、能源和其他资源,造福人类。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挖掘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充实、愉快、有趣。要从生活中挖掘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

上一篇:读教材\读懂教材备学生\备懂学生 下一篇: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