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创造力

时间:2022-09-17 07:50:18

认知视角下的创造力

摘要:当前创造力认知研究日新月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相较于之前的研究都有增加。当今创造力在认知方向的发展历程,即从心理统计测量理论建构到认知科学的建构,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发展到实验室及应用,创造性在元认知方面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创造力;认知科学;元认知;认知神经科学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46-02

一、文献回顾

由于心理学家们对创造性才能的长期忽视,20世纪初,心理学中对创造力的研究还很少。直到1950年,吉尔福特作为美国心理学的主席在年会上以《创造性》为题,呼吁各界的心理学者对创造性展开研究,全世界范围内才开始对创造性进行大量研究。从而也标志着创造性地研究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也被公认是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过去一段时间,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是具有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但自从心理学的认知方向于20世纪中叶兴起以来,它所提供的基本理论假设与研究手段迅速渗透到创造力研究领域。

很明显,大多数创造性的概念化研究是基于创造性认知层面的探索性研究。虽然创造性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比如Collins和Amabile的动机与创造性的研究;Runco在行为方面的创造性研究,但是普遍认为,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认知构成了主要的成分,甚至作为在有卓越的重大发现时所必需的一组高级能力,创造力的常见认知定义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与众不同的思维交流,形成非常见的判断,并且用特别的方法理解现实等等。

对未来认知心理学中创造力的未来发展展望:一是创造力与其他基本的认知成分的结合研究,研究方法将会越来越注重实验室研究。二是创造力的综合性研究将会越来越多的使认知性的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三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二、从心理统计测量理论建构到认知科学的建构

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理论

吉尔福特认为,人们操作信息内容的方式有五种,如认知、记忆、发散性加工等;加工的信息内容有五种,如视觉、听觉、符号等;它们则会导致六种产品,即单位、门类、关系等。因此人的基本能力便有6×5×5种之多。

吉尔福特在能力倾向研究中发现,许多能力因素可能与创造性表现有关。这样,他给智力和创造性才能作了如下区分:“智力是用各种形式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或功能的系统组合”,而“创造力是指种种基本能力的组织方式”。

2.芬克等人的生成探索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存在两个主要的加工过程: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在生成阶段,个体构建心理表征,称为前发明结构,他们具有促进创造性发现的特征。在探索阶段,这些特征被用于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会进入这些阶段。这些心理过程包括:提取、联想、综合、转换、类比迁移和范畴还原。

三、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发展到实验室及应用

创造性是一种一般的认知加工过程,被很多心理学家认可,其中Simonton等人认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也包含在日常的一般问题解决之中,并且创造性思维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的种类。

但是,到现在为止,创造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层级上而不是认知方法的研究。这样,采纳了在活动中反思的范例研究创造性,他认为设计者在解决设计性问题时,总是在构思、采取行动、和评估行动几种活动之间交替进行。在构思过程中,设计师保持了“反思对话”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目标是精炼并且在不同形式下构建设计的心理表征。Ralph更倾向于依据包括构思和评估行动,实现(结果)的意义建构研究创造性的概化过程,这主要涉及设计客体的建构,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存在在精炼设计课题的心理表征的共同演化。

进一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更特殊的创造性设计问题解决的认知成分的研究,例如Casakin对在加强创造性设计方案中的隐喻的影响作了研究。Bonnardel等人作了在应用类比推理的试验中对专家与新手的设计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创造力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将认知过程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为产生合成过程,提取和组织信息;次级过程则是对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筛选和监控,同时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有些研究者提出创造性活动也包含十分规则的认知过程。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在完成创造性和非创造性的实验室任务时表现出相似的信息加工过程。有研究发现,创造性个体与非创造性个体的差异主要在于选择问题表征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能很好地界定难于界定的问题,选择良好的问题表征;发现选择不好的表征会使问题的难度增加16倍。

四、创造性在元认知方面的发展

较早在创造性的研究方面涉及元认知,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Pesut认为,既然创造力是一个认知过程,那么元认知就将作为它的基础并影响它。

Armbruster认为,元认知是指包括在设定目标、计划,使用系统的认知加工、监控和评价过程以及必要的认知策略修改之中的控制或自我监控。

Sternberg描述了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基础的三个基本的元认知过程:计划、监控、评价认知操作。他又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的元成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问题的界定、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心理表征。

五、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创造力是一项高级心理活动。而心理是脑的产物,脑是心理的物质载体,那么脑自然是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创造力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创造力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探索;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于探索过程中的技术的提升。

1.创造力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探索

总体上看,创造力脑神经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结构性脑成像和功能性脑成像两个侧面展开,前者包含尸体脑生理解剖和活体脑结构影像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高创造力被试尸体脑与一般尸体脑结构的差异以及活体脑结构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后者主要是从任务模式和个体差异模式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创造性与常规任务以及高创造力者与一般个体的脑功能差异。

创造力脑结构的研究显示,创造力虽离不开全脑机能的协同,但其并不是定位于全脑,大多数研究倾向于支持其主要定位于额叶和扣带回级颞顶联合皮层等区域。Flaherty总结了数十项脑损伤和脑影响研究,提出了三因素脑解剖模型来解释创造性的脑结构基础。该模型认为创造力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所成网络联结功能的结果。其中,颞叶主要负责生成新颖性观点以及增强其品质;额叶则是负责观点远距性和新颖性的接通,该区域损伤则会引起观点新颖性和远距性判断的僵化从而导致所生成观点质量降低;边缘性系统则负责新颖性寻求和提供创造性驱力,后者以中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为主。(然而,该模型还只是给予脑损伤数据和少数脑成像研究的初步结果,其有效性还有待于今后研究结合更精确的高端技术与巧妙的实验设计来检验。)

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延伸到脑神经的研究,Ghacibeh等人进行了迷走神经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研究通过10个迷走神经此机器植入治疗其癫痫发作的被试进行评估认知灵活性任务(即解决字谜游戏)、创造力测试和记忆实验的任务。结果显示迷走神经刺激使认知灵活性和创造力受损,但这些研究结果不能通过一般脑病变的感应现象揭示,因为迷走神经刺激没有损害学习和改进记忆。

脑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任务比较的创造性脑功能研究和个体差异比较的创造性脑功能研究。研究显示高创造力被试较低创造力被试更多激活了右侧脑区,且这些脑区主要定位于额叶,多是额中回和额肠回等。但是在对大脑半球功能单侧化优势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元分析显示大脑右半球活动在语言和数字任务,整体性和解析性任务,独立性的和上下文相关的任务研究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2.创造力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上的进展

创造力在认知神经科学上的研究,主要应用了高时间精度脑生理电技术包括EEG,ERP和高空间精度的神经影像技术包括fMRI、PET以及创造性的眼动研究。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更加促进我们对创造性任务中涉及神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理解。在过去四十年里,一个研究认知神经过程(包括创造性的研究过程)的重要技术一直是EEG。Srinivasan描述了为了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创造性的神经相关过程,基于包括信号记录、消除噪音、评估ERP信号以及信号分析的试验应用EEG或者ERP主要方面。其中,排除信号干扰以及筛选目标信号和对信号的分析在创造性的认知神经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号干扰的来源主要分三种,来自使用的仪器信号干扰;眼动干扰(包括眨眼)以及相邻信号重叠干扰。

Fink等人改善了研究创造性实验方法。以往传统的创造性实验任务多采用纸笔测验,而Fink等人要求被试对呈现在屏幕上的刺激进行口头反应。口头反应模式的选择由以下来说明:第一,创造性想法的产生(尤其是想法的流畅性)不会被写字或者打字速度干扰。另外,口头反应比打字要节省很多时间,尤其对那些不能顺畅的打字或者不熟悉电脑的被试。再次,假如被试被要求口头的反应,他们更集中在独创想法的产生上,而不会被“技术环境”分散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2]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3]赵春音.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的考察[J].科学学研究,2003,(4).

[4]周丹,施建农.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创造力过程[J].心理科学进展,2005,(6).

[5]沈汪兵,刘昌,陈晶晶.创造力的脑结构与脑功能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0,(9).

上一篇: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下一篇:女大学生从军热分析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