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监管

时间:2022-09-17 07:35:51

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监管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数量递增和规模扩张,化学实验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其潜在的环境风险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保障实验性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监管,这需要全社会、广大高校、化学工作者、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高校;化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54-02

现代高等院校正逐步向提升内涵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成为高等院校的时代趋向[1]。对于一些实验性学科,特别是化学学科,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实验室,这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微生物和射线等各种环境污染物。由于在实验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产生的污染物具有毒性大、危险性高的特点[2]。这些污染物复杂多变,除常见的酸碱和有毒有害的溶剂外,还有放射性物质、难降解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化合物”和强氧化性物质等。此外,大型仪器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噪声污染、射线污染、气态重金属污染等。高校化学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危害实验者的健康,也给校园和区域环境带来威胁。虽然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物回收处理系统和监管体系,但这类污染问题已引起环境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物监管的通知”,已将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并在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杭州开展试点工作。这些举措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形成控制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还需全社会广大高校、化学工作者、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提高实验人员的环保与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它专业性强、危险性高,从业人员应具有极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有毒有害和污染严重的废弃物,不应随便排放和丢弃,尤其对于放射性物质和“三致化合物”,必须按照相应的危险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在高校从事化学研究的绝大部分是学生、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而学生流动性大、安全意识薄弱,尤其是对于每年入学的新生,做好环保教育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不少高校专门组织开展相应的讲座,发放化学危险品处理手册,进行安全保护训练等。此外,实验和科研人员的疏忽大意也极容易引发各类化学事故,例如:实验室出现停水停电,离开实验室没有关好水电开关,导致火灾、水灾等。国外有些高校甚至还签订安全保证和责任明确书,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强化化学工作者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即便如此,国内高校化学实验室仍时有火灾、水灾、爆炸、实验室制毒等事件发生。因此,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长期努力,警钟长鸣、高度警惕,这项工程虽见不到明显的环境效益,但环境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度

我国历来重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进行了修订。2012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第53号令《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在边境云南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制度,包括甲苯、丙酮、氯仿、硫酸、盐酸等在内的易制毒、高危险性的化学品,严格审批购买程序,登记其使用、后处理等环节。因此,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品也在严格登记范围内,包括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所用危险化学品,一律都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明确危险品保管责任人,确保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此外,实验室资产管理部门、地方公安部门还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此种管理办法可以避免很多危险事故的发生,避免危险化学品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化学工作者的一种有效安全预警,收效明显。

三、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制度

我国现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和《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等多种分类和管理办法,但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化学品的分类回收管理办法。高校的科研走在学科的前沿,很多化学物质和污染物都还没有列入管制的目录,同时,高校数量多、位置分散,很难统一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化学品具有用量不大、种类繁多等特点,如果建立良好的回收制度进行集中处理,不仅有利于节约处理成本,而且可以避免那些没有能力进行后处理的部门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制定专门针对高校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办法十分重要。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已有废弃化学品回收制度,但回收的种类还十分有限,甚至出现回收分类混乱、处理时发生意外事故等。目前,化学废弃品的回收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也导致部分化学品回收不完全。各高校应该足够重视化学品的回收处理,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化学品的回收和实验室环境保护。因此,做好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处理,需要健全分类回收制度,更需要广大化学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四、建立相关督查、评估和应急机构

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针对这一特殊的环境区域,高等院校、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建立联合的督查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境隐患排查监测,同时成立应急机构,以应对突发化学污染事故。高等院校一般位于繁华的市区,学生密集,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需要专业人员作出快速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伤亡,尽可能减小二次污染。虽然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但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成立专业的督查、监测评估和应急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校中定期开展化学事故逃生救急演练的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学生对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都不清楚。此外,化学实验楼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医药急救箱、眼部清洗器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

五、合理设计规划新建实验室

现代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大学城的兴建,众多高校需要新建实验大楼和现代化实验室。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放眼长远,新建化学实验室一定要合理设计、全面规划、以人为本。不但要讲求实用性,还要将污染物治理设施与实验室功能有机结合;不但要考虑教学和科研的目标需求,还要兼顾环境安全与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因此,在建楼初期,要广泛调研,咨询专家意见,合理规划并进行相关认证;同时,教育部门和城建部门也应该严格审批、严把质量关。只有这样,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功能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由此可见,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但由于高校属于非赢利性单位,资金有限,所以推动这项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关于化学品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部分高校先开展试点工作,然后再逐步推广。我们相信,通过教育部门、环保部门、高等学校和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将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建设成为环境保护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周先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29-31.

[2]徐静年,苏建茹,郭奋.高校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30-132.

作者简介:周岩(1975-),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硕士。

通讯作者:许志刚(1979-),湖北黄冈人,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上一篇:浅谈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考试系统中的安装技...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公安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