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国际吸引力还在吗

时间:2022-09-17 06:46:12

上海的国际吸引力还在吗

2015年冬天,雾霾不时侵袭,经济形势似乎也面临诸多不确定。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还是一个具有强大国际吸引力的城市吗?会有很多外籍人士,因为空气质量和不再高达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而选择离开中国吗?

污染,确实是不少外籍人士,特别是家有幼儿的家庭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

一位意大利籍的母亲L告诉我,她的“政策”是,一旦污染指数超过150,就不允许儿子进行室外活动。不过她也注意到,今年冬天,上海的“雾霾日”与去年相比已经明显减少,因此她对于未来空气质量逐渐向好基本乐观。

除了空气污染之外,另外一种污染――随处可见的食品污染,也是国际友人比较集中的“槽点”。

英国籍企业高管A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看了很多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之后,她最为担心的,是牛肉和猪肉等红肉的质量。

很长一段时间,她只敢在外资超市购买最贵的进口澳洲牛肉,但由于价格太高,她不得不降低全家吃牛排大餐的频率,引发了孩子们的“抗议”。

她最大的希望,是中国可以建立起 “食品追踪”制度――每一块上架的肉,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扫条码,迅速追溯出产地和厂家,从而杜绝造假,可以放心、平价购买。 尽管生活挑战不少,上海的吸引力似乎仍在――只是,在未来能否保持并不断增强国际吸引力,可能取决于上海和中国的发展本身

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抱怨”,是子女教育。

外籍家庭大多只能选择国际学校,但上海的国际学校,目前不但选择有限,而且学费极高,每人每年基本在20万~30万元人民币。有两个孩子上学的话,再加上房租、阿姨等其他开销,家庭年收入至少要达到10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本来只是中产阶层的很多国际人士来说,负担沉重。

“如果中国的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国际教育课程,我们就可以有更多选择,其实我们也很希望孩子可以同时学好中文”,L告诉我。

至于中国GDP减速,似乎倒不是他们最大的担心。因为即使GDP增速降低到6.5%,中国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机会仍在。

“不过目前的变化趋势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聘请国际化的中国人担任关键性职位,西方人的职场相对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A告诉我。

尽管生活挑战不少,上海的吸引力似乎仍在――只是,在未来能否保持并不断增强国际吸引力,可能取决于上海和中国的发展本身。

另一位今年离开上海回到柏林的德国“80后”K在微信上告诉我,回国后不再需要每天看污染指数,但又时时想念上海,特别是想念上海的“有趣”。

“这里一切舒服安好,但生活太可预期,缺了点心跳”,他说。

上一篇:基于纵向滑移率均衡的车道偏离辅助控制研究 下一篇: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STEP BY STEP随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