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 纸质图书何去何从

时间:2022-09-17 04:31:20

【摘要】1.数字技术对不同的出版领域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三大出版领域,数字技术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专业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快捷的...

数字时代 纸质图书何去何从

摘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情报学家F·W·兰开斯特就在其著作《情报检索系统》中提出“无纸社会”这一观点。此后,他在又一著作中重申:“用电子通讯来代替印刷品的使用过程——这个过程导致我们走向一个不用纸张的社会”;“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纸印刷品最终将可能完全让位于电子产品”。本文主要讨论数字时代纸质图书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数字时代 纸质图书 网络

纸质图书作为传播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媒介,对我们生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数字技术实现了按需印刷,拓宽了发行范围,缩短了出版周期,降低了出版成本,这些给出版业特别是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纸质图书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许多学者、出版人甚至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纷纷从著作权、技术、标准、质量、竞争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问题。但笔者认为,即便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纸质图书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与数字出版物并存,其不会完全让位于“电子产品”。

一、纸质图书不会“销声匿迹”

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200亿元。而面对如此汹涌的数字出版大潮,我们的传统出版产业如何呢?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计数字,中国图书零售市场2007年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1.18%。这两个数据很好地证明了:数字出版业的繁荣并不是以传统出版业的衰落为代价的。同时,也预示着纸质图书和数字出版物将长期共生共荣。为什么在数字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纸质图书依然有如此大的市场?

1.数字技术对不同的出版领域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三大出版领域,数字技术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专业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快捷的信息,数字出版因其出版更快捷、传播更迅速、浏览更直观、查阅更方便等特点,已在专业出版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在教育出版、大众出版领域,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还未形成,方向还不是很明朗。尤其是大众出版领域,我们很难想象数字出版物“可随意折叠、批注、剪贴,便于携带,不怕撞击,能躺在床上阅读,不必担心电源的有无,甚至可在洗澡间的浴缸中翻阅等”。

而且,图书不仅是供查阅的,而且还是供阅读的。阅读催发了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了人类思考与批评意识的提升。数字出版物更便于查阅,而纸质图书更能给读者理性判断、理性思考的机会,好书需要细细地阅读,慢慢地品味。

2.数字技术在不同的地域发展很不平衡

数字技术在不同的地域发展很不平衡,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全国信息化设施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和上海,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从全国来看,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拥有较多的网络资源(包括IP、域名、网站数),这5个地区的IP地址拥有量占全国的46.2%。现在大部分信息产业不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类信息的吸纳、人民素质的提高。要想发展,普遍利用数字信息显然是不可行的。这些地区仍是纸质图书大有用武之地。

3.数字出版不一定会对纸质图书产生很大的冲击

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纸质图书的发行范围。基于数字技术的网络营销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经济、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图书发行渠道。还有,只要定位得当、定价适当、版权保护得好,数字出版物就可以与纸质图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对经济管理类图书进行了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同步出版的试点,结果发现电子图书并没有对纸质图书造成冲击:2005年该类纸质图书销售增长了28%,而过去20年该类纸质图书的销售增长从未超过20%。电子图书的传播不仅没有影响纸质图书的销售,反而促进了纸质图书的销售。

二、纸质图书今后的发展重点

1.纸质图书在大众出版、教育出版领域还大有可为

不仅在我国,数字技术对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三大出版领域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像美国这样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问题同样也存在。在美国,目前在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出版业务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盈利,如在约翰·威立集团(该集团的Interscience是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出版方面的在线平台)的营业收入中学术部分约50%的收入来自于在线。而美国各大众出版集团虽陆续获得了一些网络产品的收入,但其金额均没有超过总营业收入的1%,所以大众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美国教育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努力已经大约有10年左右了,但严格说来,至今还没有找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这就表明,在大众出版、教育出版领域纸质图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出版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内容,而不是出售纸张。只要传统出版业在内容生产和创新上能够提供新的增值服务,纸质图书的路就不会越走越窄,而会在大众出版、教育出版领域继续充当主要角色,甚至在专业出版领域也能分得“一杯羹”。

2.经济欠发达地区将是纸质图书的重要领地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设施建设水平也很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地区又是急需普及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地区。显然,让这些地区大力利用数字出版物来实现上述目标,是很不现实的。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直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我国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按照规划,全国农村今后要建起64万个书屋,每个书屋配备1500种图书、30种报刊、100种音像制品。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仍以纸质图书为主力军。如果农家书屋工程能惠及我国9亿农民,那么纸质图书的农村市场将是一块不小的“蛋糕”。

3.纸质图书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数千年形成的阅读行为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读书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为48.7%, 2007年为48.8%;而与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相反,互联网阅读率却迅速上升,1999年为3.7%, 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2007年为44.9%。而基于数字阅读的“浅阅读”符合大众流行文化和销售文化的特点,是一种快餐文化,由此导致非导向的阅读缺乏主流阅读,这种阅读现象不可避免对读者或者青少年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的情况普遍存在。 一个国家的图书阅读行为潜在地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为此,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近年来积极开展各种国民阅读促进活动。提高纸质图书的质量、提升纸质图书的品位,是我们当代出版人当仁不让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的努力换来了2007年图书阅读率的止跌回升。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依然需要纸质图书。我们应该大力引导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对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行为,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知识信息的传播与传承媒介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但是我们在分析某种事物的发展兴衰时不能仅从技术一个层面来考虑,就像广播的出现并未使报纸“匿迹”、电视的出现也未能让广播“销声”一样,数字出版物的出现也不能导致纸质图书的消亡。纸质图书仍将在很广阔的领域发挥着其传承文化、传播科学、塑造人格、提高全民素质的功能。而且,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纸质图书的终结者,相反,它的发展可以使纸质图书更加璀璨多姿,生命力更加旺盛。“无纸社会”的预言还为时过早。

参考文献:

[1][美]兰开斯特·F·W著.郑登理,陈珍成译.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2]钱飒飒,苏磊等.拥抱数字出版[J].科技与出版,2007.12

[3]孙鲁燕.2007图书发行业调整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3.20

作者介绍:

王艳(1971.8- ),女,河北易县,毕业于山西大学图书馆专业,现就职于大同电力高级技校,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上一篇:衡水市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制约因素分析 下一篇:当代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