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7 04:22:48

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讨

摘要 在当前特定的“创业时代”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重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参与竞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在技能方面,而且在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8-02

随着近几年大学的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学生开始思考就业是否是唯一的出路,政府同时关注大学生就业,希望为就业开辟新的方式和途径,以缓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十七大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各个高校必须开设创业相关类的课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途径,这也是高等就业发展的总趋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创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具备创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解决学生就业寻找新的突破口,是当前值得探讨的热门问题。

1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大力发展,使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毕业的大学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2年为212万人,2005年为280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660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2010年为670万人,2011年为670万人,2012年为690万人,预计2012年7月,将有毕业生700万人,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201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将接近760万人,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不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此提供可选择的路径与策略,必然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引发新的危机。

1.2 是拓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

在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人才强国战略如何真正落实到“三农”中,落实到基层生产一线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事业。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中的一大问题是放弃所学专业找工作,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农业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应主要从事农业岗位工作,特别是到农村基层一线(种、养、加、专业协会、村干部),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在那里大有用武之地。因此,笔者从2007年就开展探索创业型人才的培训工作,起初是在学生干部中选择本身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再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管理培训,结果发现毕业生很受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欢迎[1-2]。

2 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创业教育应该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实施,因为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并且要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这种教育的程度。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就业教育应该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创业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塑造自己的就业品牌效应。

2.1 构建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社会课堂的作用

2.1.1 以“创业导向—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整个理论的支撑。在发展和丰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融入“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紧扣行业发展和专业适合自主创业和部分生源的家庭从事小微型农场生产与经营的特点,创建以“创业型农场生产实训”为特征的“创业导向—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创业型的大学生。笔者探索实施几年来,以创业班的形式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3]。

把创业教育渗透到第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学生潜意识对创业教育的接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沟通等,这通常是一个人创业成功必备的要素,这就对创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创业的导师必须具备这些必要的品质,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

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具备一技之长,这是创业型人才的核心素质,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要创办自己的企业,对学生更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创业具有2种形式,一个是从小到大,一个是从无到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求具有根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培训是创业导师所要教授的,而一技之长是建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之上的。所以创业教育要采用“理论+创业实践”的模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企业接受顶岗实训,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创业技能。

2.1.2 引用经典“案例”来增强学生创业的意识和信心。创业型人才首先是一个职业型人才,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毕业到创业需要有一个准备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用经典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的话,可以打消学生心理上对创业的畏惧感,会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创业风险,少走弯路。

2.1.3 引入国外先进的体验式教学法。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是比较强的,在正常课堂教学中,引进体验式教学。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特别是通过体验式来和模拟演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收效较好,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所以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学习工作方法,这样的培训效果是传统讲课式教学达不到的。

2.2 通过开展活动进行创业教育

2.2.1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领导沟通能力。学校应打开“围墙”,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可以走校企联合的道路,建立广泛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通过实践实习来提高大学生的领导沟通能力[4]。

2.2.2 邀请优秀的创业成功校友做专题报告。校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校学生讲述如何艰苦创业、成功创业,学生更容易接受,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学生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创业的艰辛历程,可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开拓视野。

2.2.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做行业调查。结合实习课程,到一些已经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座谈,对其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既为许多地方解决不少生产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2.2.4 利用学生创业社团,提高创业能力。学生在校组织活动,可以培养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因为学生社团都是“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服务”相结合的,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创业有重要作用,而开展活动本身就是创业教育实践的最好模式。

总之,创业教育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必将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是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新产品的开发者、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计划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创业人才,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 参考文献

[1] 伍秋林.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51-52.

[2] 郑丽.试论高校体验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引领作用[J].教育探索,2008(8):125-126.

[3] 裴元庆.教师在职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M].中国成人教育,2008(14):72-73.

[4] 陈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之途径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1):19-20,38.

上一篇:涉农中职教育生源问题探讨 下一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