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规范农村丧葬文化活动

时间:2022-09-17 03:31:31

怎样规范农村丧葬文化活动

【摘 要】流传千年的丧葬文化活动,是祀奠先人,展现后代子孙“仁、孝、礼、仪”的主要形式,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又一重要途径。当前农村丧葬文化活动,存在普遍、随意、散乱等特征,造成诸多方面的问题。要采取引导人们改变观念,制定措施等方法,规范农村丧葬文化活动。

【关键词】丧葬活动;农村;规范方法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等多主面。丧葬文化活动,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的殡仪、祭祀等传统活动。丧葬文化活动的世代持续开展,对传承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中华美德起到了其它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存条件日渐改善,信仰环境比较宽松,凡遇丧事必开展丧葬文化活动。在看到积极面的同时,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开展丧葬活动的随意性大,干扰人们生产生活。当前在山区农村,还没有制定严格的丧葬文化活动管理制度,镇村社没有实行目标管理,人们开展丧葬活动的随意性很大。凡有丧事,都是就地开展活动,不论场镇乡村,不论场地宽窄,不论人口疏密,不论噪声大小,少则二三天,多则十来天,大操大办。阻塞交通、炮仗伤人、噪声优民等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场镇,锣鼓鞭炮声通霄不绝,在四面高墙里回荡,人们夜不能寐,在校学生更是苦不堪言。

二、丧葬文化活动过程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非法宗教集会借题发挥。不规范的丧葬文化活动给封建迷信提供了平台,充当活动主角的道长大肆宣扬得道升天、男尊女卑封建思想。一些非法宗教集会也参杂其中,借丧葬文化活动之名,大行蛊惑人心之实。

三、随意占地,令人担优。逝者的安葬地是由地理师(俗称:阴阳)决定的,政府制定的殡葬管理法规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原因主要是认为人死后,一定要找一块有“地”的地方下葬,才能“发”后代的封建意识还相当牢固。乱埋乱葬等现象比较普遍,毁林造坟,占用耕地造坟现像相当严重。就笔者所在地区来说,全镇共有人口6.3万人,如果每年死亡1000人,最低估计每人占用坟地10平方米,那么每年就要占用耕地林地15亩。我们正在以这个速度自损生存环境,确实令人担优。

针对丧葬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要规范农村丧葬文化活动的时间和场所。可由由村(居)民委员会或村(居)民小组指定丧葬活动场所,要选定在辟静地方,不得在车站、居民区、学校、机关等人口居住集中的地方设置丧葬活动场所。要规范丧葬活动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10时即可,做到丧葬文化活动场地安全不扰民。

二、要在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有组织地开展丧葬文化活动。丧事(殡仪)活动由村(居)委会或红白理事会牵头组织相关司仪人员具体承办,杜绝非法宗教组织参与其中。要推行追悼会形式改革,突出传统丧葬孝思内容的同时,简化丧葬环节,节省丧葬开支,摒弃迷信色彩过浓的超度亡灵,防止家族或道士无序操纵丧葬文化活动。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去世后,乡村基层组织应主动介入,通过主持节俭而文明的追悼会等形式,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引导丧属文明办理丧事,村(居)委会要通过宣传栏、各种会议进行宣传,通过制定村(居)规民约的方式,规范丧葬习俗,并由红白理事会牵头对操办丧葬的司仪给予职业规范,引导村(居)民摒弃迷信活动,大力倡导文明丧葬文化活动新风。

三、要规范村(居)民自主建坟行为。目前,城市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正在推广,还未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为此,应制定村(居)民自主建坟的监管制度,统一区域地点。原则上每个村(居)可以划定一个区域(荒山瘠地)集中安葬,大力提昌安葬骨灰。每处农村公益性墓地占地面积一般控制在5-10亩,不超过30亩。确需占用林地、山地的,要按规定办理征占用地手续;统一墓穴占地面积,单人墓穴或双人及以上合葬墓穴占地面积统一控制在规定面积内,均不得超过0.8平方米。统一建设规格,墓地应当统一按照墓材规格小、墓碑贴地近、墓型艺术化的原则建设。不准占用良田建坟;不准在承包山中私自建造坟墓;不准擅自将单座墓穴占地面积突破规定标准。

四、要健立政府主导,宣传、文化、宗教、安全等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丧葬文化活动工作联动机制。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并保持其常态化运行。要把整治丧事迷信活动等陋习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工作考核内容,将丧葬文化活动管理工作业绩作为部门(单位)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通过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能够转变人们落后的丧葬文化活动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科学、文明、节俭、健康的丧葬文化新风,提升乡村环境条件。

上一篇:从“金榜题名”式大团圆结局看元代文人创作心... 下一篇:从疑开始,看哈姆雷特与中国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