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铸造美的历程

时间:2022-09-17 02:45:3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铸造美的历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在整个教学环节里存在着一个偏向,即工具性占主导。特别是高三的文言文课堂,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比赛式地抢答课前学生整理过的知识点,或也创设了教学情境但走马观花,教师孤芳自赏,或有奖游戏,浮于表面,课堂像电视购物栏目。凡此总总,不免令人心悸而缺少美感,流于形式而不见思想的火花擦出感动的泪水。人说,得了篇好文章,还不忍猝读呢,一个好课堂应该是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一个好的课堂,应该回归语文的“天性”,能够体现出语文的美来。让学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感受到平仄有致的韵律节奏美,从而在文化大餐和思想盛宴中奏响丰赡生命之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是素养,为何不是素质,想来是为了突出后天教养的效果。

一是拓展视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文学作品展现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优秀的作品表现出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等,无不丰赡着学生稚嫩、脆弱、单一的心灵。比如,对于《离骚》中那高尚的情操,教学时就不应急于梳理文言字词,而应带领学生走进诗人那“香草美人”的寄托里,去感受那世间无以安放却能在诗词歌赋里得以长存的高尚!又比如,从杜甫的诗歌里面寻找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责任感,从苏轼“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里感受人间的真善美。

二是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课堂可以成为积累的天堂,只是这积累是思想的积累,而不是学生写到笔记上的文字积累。通过经典语段、不一般的背景介绍,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他们对作者思想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具有书香气。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理解的话题,在课堂探讨,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比如,青春不惑,未来不悔;生命的卑贱和高贵;平凡中的伟大;等等。这样的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世界,从而完善自我的操守。

三是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文学欣赏应该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贯串于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中。文学欣赏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活动,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由偶然过度到必然,由他人体验过度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再由自己延伸到他人。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分析能力,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珍惜美,创造美。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缘声求情,读出语文味

诵读是自古至今学习语文常用的有用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真州东园记》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图画美:

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

反复诵读以后,不禁感慨如此一园,在欧公笔下的令人神之往之,心之向之,自然就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多媒体朗读、组织全班一起诵读、安排小组赛读等,读出丰富的情感体验,或如歌如泣,慷慨激昂,或浅吟低唱,声情并茂。不论是哪篇作品,都离不开读,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韵律美令人唇齿留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这段文字的优美,无论是韵律还是语言文字的视觉,都给人带来难以忘怀的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如同满怀深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如同“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的赵嘏,还能感受到祥林嫂“迎春之时”“孟春之时”“暮春之时”的艰难悲惨的春天。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学生只要身心俱投,就能在诵读中体会到浓浓的语文味。

二、借助名言,引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新的篇章时,或许对此情、此景、此人有所理解,稍加点拨,便能打开回忆的百宝箱,寻找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讲到苏轼的《赤壁赋》,可以先联想到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自然就很容易理解本篇文章里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豁达,自然很容易懂得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去开拓更丰富的情感历程。在学习《指南录后序》时,可以联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这样就不难理解“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的意思了。

三、适当留白,悟出情感体验

语文有其学科特色,不是热烈讨论就能体悟到情感的,而更需要的是设身处地,“静言思之”。在《长亭送别》一课的“临别叮咛”部分和“长亭别后”部分的教学中,可以不分析崔莺莺与张生为何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特意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在这些叮咛话语中深切感受肝肠寸断的情人离别场面。在讲到《鸿门宴》时,可展示《垓下歌》和《大风歌》,在饱含热情的朗诵以后,不作任何的解释,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想象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枭雄对比的境遇。让学生在语文的想象世界和思考空间里,流连忘返。

上一篇:涵泳工夫兴味长 下一篇:ELISA试剂盒法和HPLC法检测大麦中呕吐毒素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