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息化再扛改革大旗

时间:2022-09-17 01:26:11

广东:信息化再扛改革大旗

三十年前,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当前,在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广东又一次站到了最前沿。

制造业在广东工业中比重比较大,两化融合的重点和难点都聚焦在了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上。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分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潮,使广东省成为了制造业大省,珠三角更被誉为“世界加工工厂”。大力推进工业化,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成为广东省经济的主引擎,也缔造了广东的经济神话。

2008年7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这是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来,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

之所以出台这样的“意见”,是因为事实上广东省两化融合还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例如工业化水平、工业劳动率与先进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发展方式粗放、单位GDP能耗较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等。

事实证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继续保持广东省在全国经济排头兵地位的最好方式。

信息化酿酒香

珠江啤酒是中国著名啤酒品牌之一,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单厂最大的啤酒酿造中心。珠啤1985年建厂,当年即实现产能5万吨,那时同行的产能还仅仅是5千至1万吨。近年来,珠啤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实施创新战略,实现了经济效益超常规增长。在全国啤酒同行中,珠啤的单一品牌销量居全国第二位。

珠江啤酒能够跻身一流啤酒酿造中心之列,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

“回顾十多年前,曾经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珠啤的生产经营出现过三个‘反差’。即啤酒产销量高速增长与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反差、投资规模增大与投资回报率低的反差、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水平滞后的反差。”珠江啤酒信息部副经理林云青告诉记者。

1998年,珠啤的利润从1997年的9000万元下降到3500万元,还未包括2.77亿元的潜亏。不仅如此,在日益扩大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显现出来。由于管理体系过于臃肿,管理层次过于繁多,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上传下达不及时,重要的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决策迟缓或失误; 产、供、销环节缺乏协调,财务、库存、生产之间财、物账目不符,企业坏账、呆账数目增大; 部分业务手工账、单机账的管理方式明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客户满意率降低; 成本计算缺乏科学依据,预算、控制和事后核算难,库存数量大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当时的情况是,老板开单,马仔提货。仓库里多少是自己的,多少是别人的根本不知道。”林云青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珠啤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林云青说。

为了突破企业快速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产生的瓶颈,经过企业领导层的战略研究,珠啤决定走一条信息化建设之路,通过信息化工具加快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上个世纪末,珠啤实施了ERP项目。几年过去后,这套系统为珠啤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帮助。“以ERP为线索,我们总部的生产规模从5万吨扩大到2008年的180万吨,产值40亿元左右,每年的人均产值几乎都是行业中的第一。”

林云青告诉记者,ERP实施过程中,珠江啤酒全员参与管理系统的改造。在企业高层的带动下,珠啤的员工全部被调动起来参加培训,上至集团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工人,甚至还有用户。珠啤内部有一句话,“除了扫地的不上系统,其他人都要上”。培训累计超过1500人次,ERP项目涉及的部门培训参加率达到了100%。

林云青告诉记者,现在珠啤员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系统,确认要生产哪个产品。销售按订单接货,根据需求确定采购计划、下生产任务。而且每一个工艺都有一个质量信息,保证品质。同时,实时监控则为成本控制安上火眼金睛,包装物回收、移动、发料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在系统中可以看到。

“ERP系统使用后,珠啤实现了‘两个零库存’的目标,做到事前预算、始终控制、事后核算。应收账款的变化最明显。包装物的损耗一年降低30%,一次性装卸节约20%,酒损降低5%。”林云青说,“2005年可计算的结余达1亿元,ERP带来的效益1200万元。”

据了解,未来珠啤的信息化战略将分三步继续开展。第一步是建立一套全业务流程信息化的系统,企业内部信息实现高度共享与集成,规范管理、理顺流程,达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三流”同步。第二步是在ERP系统基础上,为管理决策层更好服务,提高企业对竞争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应用系统的集成,建立起完整的集团化信息系统。第三步则是在集团化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建立配送中心,实施供应链(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电子商务,有效提升企业客户市场服务水平。

为家居业改头换面

佛山城内偌大的家具城里,五花八门的家具品牌专卖店中,有一家不大的门脸,房间内只放着几台电脑。来了顾客,只见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一点,就挑好了一套满意的家具,这里就是维尚家具制造公司。

2004年凭200万元起家创办维尚时,公司总经理付建平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购买了“圆方家具销售预知系统”,而没有买一套加工设备。接着,他创立了“维意”和“尚品宅配”两个核心品牌,并顺利完成80间专卖店的招商建店工作。2005年年底付建平将专卖店发展到300间,工厂面积3000平方米。“信息化是中国家具企业的机会,也给了维尚机会。”付建平说。

数据显示,中国的家具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年消费可达6000亿元。但中国缺少大的家具企业,年产规模10亿元以上的企业少之又少。

付建平认为:“这主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把家具做到仓库里。中国的家具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粗放管理的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进入门槛低,仿制代替研发,生产管理方式原始。”这种原始的管理方式给这些家具企业带来的结果就是,面对金融危机家具行业深受影响。

“大部分家具企业在几个月前就停产了,因为看不到后期市场,不敢再将产品放到库里。”付建平说。“但维尚家具能够做到真正的‘零库存’,三天时间搞定一百万元的订单,昨天下料明天出货,这是其他企业是不能做到的。”

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家具不同,维尚家具不仅外观和风格时尚,它的制作和安装也是成为一大突破。付建平介绍,维意家具可以使一般家庭的装修费用节约30%~50%,顾客只需要把天花板和地坪做好,把要求告诉家具设计人员,他们会通过电脑系统把真实的场景通过图像展示出来,做效果图的时间只需10分钟。店里还有不同的板材给顾客选,一般家具材料利用率最高达到70%,维尚可以做到90%。真正做出来的家具,与顾客看到的效果所差无几。

“我们的研发中心有60多人的团队专门做知识库,收集了200多万个流行户型,按照装修方式虚拟制造,顾客定制很简便,可以在店里也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付建平表示。

2006年,付建平又投资800万引进了圆方家具设计系统、网上订单管理系统、条型码应用系统、混合排产及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工厂面积增至1万平方米,“维意”和“尚品宅配”两个核心品牌专卖店发展至近600间。

在维尚的工厂里,每一个加工环节都根据条码信息加工。每台生产设备旁边都有一台电脑,工人实现了“无纸化”生产。成功改造并与软件对接的数控搂\铣\钻加工中心,以及分拣\包装\检验流水线,把个性化设计变成标准化的零部件来加工。这套系统上线后3个月,工厂日产能比系统实施前增长4倍,交货周期由原30天缩短到平均10天。材料利用率由原70%提升到90%; 出错率也大幅度下降,由原先的30%下降至10%。无纸化和互联网运作的推进,每月为维特节省费用在几万元左右。

如今,维尚公司在新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品牌专卖店以每月开店30间的速度快速发展着。

从制造到创造

2008年6月,中国金额最大的干式变压器出口合同递到了顺特电气有限公司的手中,因为不久前顺特刚刚中标阿联酋迪拜水电局价值7.7亿元人民币的干式变压器项目。

顺特电气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始建于1988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干式变压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内外著名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商。

在企业发展中,顺特电气管理层意识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规模化和现代化。信息化是顺特电气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信息化应用纳入了企业战略规划发展之中。

特别是随着生产能力快速发展,顺特电气原有的设计能力和开发速度愈发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己的发展,设计更是远远滞后于生产。“这时候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单增加设计人员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挖掘厂部设计能力和开发速度慢的原因。”顺特电气有限公司电脑中心主任赖金华表示。

经过内部调研,顺特电气终于发现,设计与生产脱钩严重的原因是,设计人员不了解生产和库存,设计更改时间超过了设计时间,设计人员在生产现场救火的时间远远大于在计算机前设计的时间。同时,设计部门内部的资源也没有共享,信息沟通不畅,经常重复设计,同一个部件仅开孔位置差异就有不同人员重画很多份图纸。另外,由于资料室保存的都是纸介质资料,设计人员查询图纸、更改底图、甚至查找和整理图纸,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此外,公司各部门中传统的各式手工作业流程,周期长、资料共享困难、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随时监控难,销售部门无法根据已有产品及企业标准,迅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售后部门则不能及时搜索到已售客户的相关资料,影响了服务响应的时间和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正当顺特电气为解决这些问题头疼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顺特电气的领导了解到有一种可以解决CAD图纸的管理以及CAD与ERP衔接问题的方案,就是PDM(产品数据管理)。当时,顺特电气在CAD应用方面已经较为成功,但CAD应用同时产生的大量电子文档,往往以不同的格式和介质存储在不同的地方,如何管理设计与工艺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和更改信息,用不同的版本描述有效数据,如何确保人员即时获得正确的设计信息,都是严重影响技术设计部门工作效率的瓶颈,必须立刻解决。

经过考察,2005年,顺特电气引进了法国一家公司的PDM系统,并于2006年年底实施成功并顺利投入使用,采用C/S结构,支持AutoCAD R14、MSOffice2000、Pro/E2001、Protel99se、ORACLE ERP系统、CRM系统、图纸发放系统等。PDM系统为顺特电气解决了大量工程图纸文档的管理问题,通过产品生命周期中数据的管理,集成了CAD/CRM/ERP等多种系统,解决了内部信息孤岛问题,特别是与ERP系统信息共享的问题。

系统投入使用后,公司设计、工艺、质检、采购、财务、市场等各相关业务部门,都使用了PDM系统,产品设计人员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人均完成图纸数量从2005年的690张/年,提高到737张/年,整体效率提升6.7%。

上一篇:数字北京成绩斐然 下一篇:众核: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