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致富素质实践思考

时间:2022-09-17 07:15:11

干部致富素质实践思考

建国以来,经过、联产承包、税费改革,先后解决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权、耕者有其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徘徊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党员干部自身致富素质较弱,带头致富、带领民富的示范作用不明显,是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近年来**市在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素质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任务,摆在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的首位,力求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耕者有其才”的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先后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带头”(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带头维护群众利益、带头建设精神文明)、“双富工程”(争创富民支部、争当富民支书)、“双带”(带头致富、带领民富)等主题教育活动。在促使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素质提高的同时,全市又组织开展了“走进贫困户”、“千名干部联千户”、“党的温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努力塑造先富裕起来的农村党员干部“耕者有其德”。今年以来,该市作出统一部署,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争创富民先进党支部,争当双带优秀村支书,争做先富帮贫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争”活动,以此促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解决“耕者有其路”。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目前,该市1358个村中,具备“双带”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35%,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拥有了1个以上家庭致富项目,一批党员干部牵头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养基地、个私企业和劳务输出、农产品经营等中介组织如雨后春笋,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颗颗璀璨亮点,较好地示范、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近两年来,该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均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达到了6.8%。总结分析**市的经验做法,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革命,带动、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小家”不治难以治“大家”,先富是共富的前提。要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首先要致力于解决党员干部带头富、示范富的问题。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年代,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在农村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各级党组织要以计划经济时期培育农业示范田的劲头,引导、逼迫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闯出致富路,并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去赢得“点燃一把火,带动一大群”的效果。

首先,要拓宽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基层党员干部致富的思路,就没有广大农民群众发家的出路。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因身处乡村,交通偏僻、信息闭塞,往往是想致富无门、想发家无路。而作为农村先进群体的党员干部,如果他们都对如何富、怎么富心中没底,脚下无路,就无法引导农民致富。对此,各层各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思路。一要着力引。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典型,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信心。二要及时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独特优势,定期组织送科技、送产品、送项目下乡活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搜集致富信息,搞好致富项目推广。三要逐个帮。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当地农村党员干部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组织机关干部下乡与有致富能力、潜力、实力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与他们一起谋思路、抓财路、找出路。

其次,要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素质。素质是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关键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计划经济时期党员干部标准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农村党员干部计划生育、税费催缴、矛盾调解等行政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有板有眼,但发家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本领普遍低下,被群众戏称为“马列主义的穷光蛋”。由于这些同志占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大多数,致使农村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凝聚力下降、战斗力削弱。为此,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素质迫在眉睫。一要用先进理论转变他们的观点。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灌输,促使他们认清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率先致富、带领民富的意识。在行动上,要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改做发展农村经济的裁判员、宣传家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运动员、实践者,既要争做市场经济的“好人”,更要争做市场经济的“能人”。二要突出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要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农民学校等主阵地,通过举办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的形式,着力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本领。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素质,近年来**市各级党组织以“周末大课堂”的形式,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致富能手讲授技术、传送经验。今年年初,该市还拨出25万元专款免费对全市重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经济素质培训。三要强化他们的实践锻炼。近几年,**市各级党组织先后都分期分批地把政治素质好、经济素质可塑性强的优秀农村干部选送到上海郊区农村、发达地区苏南、市场密集地浙江进行实践锻炼,收到了“快速成才”的效果。据统计,目前该市乡、村两级党组织负责人中有40%的同志都先后到先进地区、综合部门、重点企业实践锻炼过。

再次,要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压力。外因虽是条件,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素质的提高既需要自身加压,更需要各级组织加压。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压力传递,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市场、逼上项目,促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变等待观望为积极投入。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其带头致富的紧迫感。要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民富的先进事迹,让舆论导向、舆论环境说明一个道理,即党给了我们发家致富的政策空间,如果我们抓不住机遇、走不上富路,不仅对家庭无法交代,也愧对党员这一称号,更没有做到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用社会的舆论、党员的责任、家庭的义务来促使他们走富路、念富经。另一方面,要加强业绩考核,促其增强危机感。要明确要求,年龄在50岁以内、有知识、有能力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搞种养、办实体、上项目,家庭人均纯收入必须要超过本地平均水平。要对照时间进度,按时考核,并把考核内容作为争先创优、晋级奖励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完不成目标的党员干部要实行提醒或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不能实现致富目标的党员干部要予以调整。近几年,江都市丁伙镇、高邮市菱塘乡、宝应县三阳镇、邗江区红桥镇、**市郊区平山乡等乡镇在实施“特色经济富民强乡”战略中,明确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带头种养一定规模的花木、实用菌、水产、果树等本地区域特色产品,这种组织压力,不仅压出了党员干部的率先致富,而且还压出了千家万户的共同富裕,压出了区域特色经济的繁荣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思考之二:致富能力、共富素质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要造就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标准选人育人。

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动态的过程,它将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面对目前农村党员干部中“政治素质好的人多,经济本领强的人少”这一历史原因造成的客观现实,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要用“三个代表”的标准去选能人、育能人,努力实现用好一班人、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的时代要求。

第一,要大胆选。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农村工作,必须是“强者”当政,要让发展经济能力强、有志奉献农村、群众普遍公认的农村优秀党员干部进入乡村级班子,担起富民强乡重任。一要明确新时代选配标准。要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标准选人配人,特别是要把那些发展经济能力强,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优秀骨干选进农村各级组织班子,由他们去改善、提高整个农村组织的致富素质、致富能力,力争取得通过一个人提高一班人、带动一方人素质提高的“葡萄串效应”。二要努力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要打破传统的选人范畴,立足在农村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农村干部。近年来,**市委明确要求县、乡党委要建立健全农村优秀种养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外出打工者以及党员个私业主等人才花名册,在农村班子调整时要注重把这些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充实进来。三要优化选配机制。要按照不拘一格选人才、凭着本事进班子的市场要求,让群众、由市场选出老百姓欢迎的“发展思路清、说话有份量、协调方法多、带动能力强”的当家人。从2000年开始,**市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由群众民主推荐候选人、再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的“公推直选”制度,已先后选出近400名带头致富能力强或带领民富能力强的村支书。事实告诉我们,该市这一选举制度的改革,改出了新时期农村的用人导向、改出了在职农村干部的压力、改出了农民的富裕、改出了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目前该市村党支部负责人队伍中已涌现出近百名只讲奉献、不要报酬的义务村官、奉献村官。

第二,要稳妥调。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党的好同志,他们政治素质过硬,但经济素质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同志深入市场实践少、致富本领少,在短期内很难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更不具备带领民富的能力,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任重道远。如何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由“政治型”向“经济型”、“守家型“向创业型”平稳过渡,**市各地探索出的“五位”并举稳妥调整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村组干部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缩编清位。抓住村组合并的契机,按照“组数+3”的上限设定农村村组干部职数,推行交叉兼职,对被调整出的原村级干部实行一次性买断工龄的办法予以清退。二是选举退位。大力宣传农村新时期的用人导向,为那些具备“双带”能力的能人创造当选的舆论环境,让群众、靠制度把那些不适应形势的干部选下去。三是劝退让位。对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工作业绩平平的干部劝其提前退岗;对有一定工作协调能力,在群众中有一些影响,但致富素质不太突出的干部,劝其退出正职,改当副职。四是升迁腾位。对部分工作政绩突出、反响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村主要干部,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乡镇机关部门的竞争上岗。五是待岗离位。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但经济工作阅历较浅的农村干部,安排他们到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实践锻炼;对有发展潜力,但暂时经济上还较困难的村组干部,实行半脱产的办法,允许其利用阶段性时间发展个私经济。

第三,要严格评。致富素质是关键,政治素质是根本。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农村能人干部致富素质较高、但对自身要求不高的现象,各级党组织要在加大对能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强化其综合业绩年中、年度测评考核工作,组织群众和普通党员监督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在测评方法上,可以推行当前较为成熟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票制”,即分别请群众代表和全体党员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打分。此外,还可实行定期评议制度,让群众结合民主理财日、村务公开日、村民代表议事日,对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要努力通过测评和评议,评出党员干部的动力、作风、状态,评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第四,要超前育。调查中,我们忧虑地意识到,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农村中稍有点能力的都考上了大学、外出打工或从事个人经营,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层”,现有的后备力量也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对此,我们认为,要想始终保持“双带”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必须从活水源头抓起,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后备队伍,以避免过去农村基层组织在班子调整时“矮子里选将军”、“临阵选将”、“拔苗助长”等被动局面的重现。一是要把在职的年轻干部作为培养对象,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着力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和政治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将来担任农村各级组织主要干部超前作好准备。二是要把农村中35岁以下、有较明显的致富业绩、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先富群体作为我们党组织的培养对象,着力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增强奉献意识,并引导他们以先富帮后富的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旦条件具备就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再进一步培养。近年来,**市各级团组织按照党组织的统一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培养农村青年个私业主、种养大户和各类经纪人,在推动他们发家致富的过程中,还着力强化他们的党性修养、桑梓之情和进取精神,努力把农村青年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能人青年输送给党组织。近两年,经过各级农村团组织的培养、推荐,该市每年都有2000多名农村各类优秀青年能人被党组织吸收,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希望的生力军。

思考之三:带头富既是业务素质,也是政治素质。由于受“好人”标准的影响,党员干部在带头致富上仍存在顾虑,各级党组织要努力打造带头致富的发展氛围。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宣传的、提倡的往往都是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之类的典型,各级组织用人标准也几乎是清一色地偏重于“稳重”、“听话”、“服得住人”,这种强加于党员干部头上的片面标准,不同程度地扭曲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误导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观,至今不少党员干部的致富愿望、致富行为仍处于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压抑状态,怕组织上责怪,怕群众怀疑。要打破这种“干部放不开、组织不放手、群众不放心”的障碍局面,必须从舆论环境、工作环境、政策环境上,全方位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松绑”。

一要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调研中,农村干部普遍反映,农村基层干部的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干部,但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干部。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肩负着富民兴乡的组织重任,也肩负着发家致富的家庭重担。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先富大造声势。首先要解放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让他们正视自己所处的角色和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使他们明白,在今天,干部致富无术,不仅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更谈不上去带领群众共富,从而不断增强带头致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其次要解放各级领导的思想,让他们了解新时代对干部素质的新要求,转变评价观念,形成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合力。再次要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全面理解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标准,积极支持党员干部勤劳致富、智慧致富。今年上半年,**市鲜明地提出,要用2-3年的时间,在全市农村培植树立100个左右富民先进党支部、200名左右双带优秀村支书、1000名左右先富帮贫好党员典型,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形成有利于干部带头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要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农村基层干部还普遍反映:“不是不想带头富,而是没有精力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税费催缴、计划生育、清欠还债、纠纷调解以及各种达标升级、大小会议,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致富的精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转变领导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切实实地为身处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减负减压,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民富”创造最最宽松的工作环境:对基层要少提过高的要求、少布置标准过高的工作、少开形式过空的会议;要彻底清理各种乱达标、乱升级活动,严格控制需要基层干部参加的会议次数;要逐步推行谁收费谁服务,改革税费收交办法,对农村各种代收、代办费用的收缴,可引进城市管理模式,由各对口部门上门收缴或由农民到指定银行上缴;对村级组织债务缠身,忙还债、保吃饭的问题,有关方面要多渠道多途径想办法,统一组织村级债务大清理,为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松绑;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没有整块时间外出洽谈生意的现状,可以允许他们每年适当用二、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带薪外出,专心从事个人经济实体的工作。

三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农村党员干部总体上还比较贫穷。要使“素质好但本领少”的农村穷党员干部尽快富裕起来,还需要有关方面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帮助他们富。一要建立基金政策。可从财政中专门划拨一块,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定期免费培训、参观、交流,帮助他们提高致富素质。还可通过财政支持和个人互助等形式,设立党员干部创业基金、担保基金、风险基金、科技示范基金等,缓解党员干部因资金缺乏,起步难、起步慢的矛盾。二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到民营工业园投资创业、带头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带头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带头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对上述几种情况,可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优惠待遇。三要制定激励政策。对帮扶带动效果明显、贡献突出的党员干部上级组织要给予重奖;对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带动面宽、在群众中影响大的党员干部可以在个人政治上升迁(乡镇每二年可给出1-2个名额让优秀“双带”支书进入公务员队伍)、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激励。

思考之四:带头致富是手段,带领民富是目的。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富裕的过程中,要努力促成争着富、跟着富、帮着富的共富局面的形成。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促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富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带动富的本领、共同富的境界。

1、要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做发展经济的推广人。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经验、技术及致富的门路,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他们做发展农村经济的推广人。一要引导他们推广致富的理念。请他们现身说法,向农民群众传授创业的艰辛、致富的历程、成功的喜悦,以此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二要引导他们推广致富的技术。启发他们转变“技不外传”的思想观念,树立“同行是伙伴”的规模经济意识,增强发展区域经济的责任感,主动把自身所掌握的种养技术、加工技术等传授给乡亲父老,努力把“产地”发展成“市场”。三要引导他们传授致富的门路。可以引导实行“公司+农户”、“大户+农户”等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式,促成以能人党员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带动群众致富;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到场(养殖)上班打工;可以充当经纪人,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市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无私奉献、带领民富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张福龙、朱快乐,二十年如一日、传技帮富的优秀共产党员毕文彩等一批新时期优秀农村党员干部的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奉献热情。

2、要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做服务经济的热心人。各级组织要教育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积极争做“五员”。一要争做农村政策的宣传员。要向农民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帮助农民解决“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赚钱”的问题。二要争做发展经济的服务员。要向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各种农用生产资料。三要争做传授实用技术的指导员。主动为千家万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四要争做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员。要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农副产品卖难、卖亏的问题,使农民从产品的销售中获得满意的收益。五要争做促进劳务输出的联络员。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3、要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做帮富的贴心人。消灭贫穷、消除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帮助弱势群体是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到困难农户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帮一帮,组织、引导他们多做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事。要通过积极开展技术援助、帮助就业、结对帮扶等形式,努力为困难农户增收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要通过充分发挥帮带、辐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齐帮困难户、共同走上致富路的社会主义农村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市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党的温暖进万家”扶贫帮困活动,全市9000多名村和站所负责人、976户种养业大户、1363个非公企业党员业主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帮扶活动。在帮扶中,该市围绕贫特困户建房难、子女上学难、治病难、致富难,积极实施了安居工程、希望工程、健康工程和造血工程,共实施帮扶项目2100多个,投入帮扶资金1200多万元,集中解决了5000多名贫困户家庭劳力的就业问题,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上一篇:香港安全健康教育思考 下一篇:社区志愿行动启动仪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