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費占盈利8% IPO門檻高 倂購重組另謀出路

时间:2022-09-17 03:18:43

中介費占盈利8% IPO門檻高 倂購重組另謀出路

為了有效紓解IPO堵塞,近來大陸證監會掀起了一場「史上最嚴IPO財務核查風暴,這場風暴席捲了等待上市的IPO隊伍中一批業績不佳、幻想渾水摸魚的企業。這些被打回繼續充實材料,或者中止審查的200多家公司,該何去何從?

I P O財務核查結束後,原來排隊等待審核的800多家企業,已降至目前的615家,降幅超過25%。這次風暴,也席捲了一部分難耐IPO漫長等待、急需融資平台的企業。不管前者的被迫離開,還是後者的企業從IPO隊伍中撤下來,謀求企業發展的其他出路,或許是一種更加明智的選擇。

造成一些公司沒通過財務大審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一些是公司本身業務存在問題,有一些則是因為公司業績下滑不符合連續三年盈利的標準等。由於是不同的因素造成,導致這些審核沒有通過的公司,有的是退回繼續補充材料,有的則是「中止審查。

IPO門檻 企業拖不起

「這些退回繼續補充材料的公司結局還算好,到時只要將要求補充的材料補充完整就行了。悲傷的是那些中止審查的公司,這些公司要繼續上市,就相當於重走一次IPO程序,那意味著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舉個例子,某公司從2009年就開始準備上市,投行、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每年公司單支付投行、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費用幾百萬(人民幣,下同),4年時間高達2,000萬左右。而該公司就是在景氣度高的時候,其每年盈利也就6,000萬左右,這就意味著其中介費差不多都占到8%。而該公司最後因為所處行業處於下降週期,郝前婷期一直盈利的公司,在2012年底出現了業績下滑,「無法滿足連續3年盈利的要求而被退回。

「這些公司為IPO,前期已經準備了4、5年,現在被打回來或中止審查,前期付出的財力、人力、物力已然巨大,而且IPO不知道何時重開,再等下去,很多公司已經拖不起。上海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為了解決目前的困局,不少的公司高管表示打算放棄IPO,尋求倂購重組,或者借殼上市。前期在證券市場並不太受待見的倂購重組,在市場有了需求之後,開始慢慢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倂購重組 審核未過公司首選?

某投行人士表示透露,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如果能找到殼資源更好,找不到被收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並不介意成為公司的二股東,也不介意失去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對他們來說,趕緊融資,紓解公司目前的困境比什麼都重要。

而上述投行人士就表示,目前他已經找了幾家殼資源,為了以防萬一,也接觸了一些已上市公司,「目前大家都已經有了一些意向。

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企業間倂購交易額累計突破6.4萬億元,交易筆數累計1.67萬單,分別是「十五期間總量的4.5倍和6.4倍。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大陸境內企業倂購交易額和單數再次創下年度新高,分別達到1.62萬億元和4698單。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倂購交易額占企業間倂購交易額的比重也逐年上升,2005年以前平均占比不足20%,2006年到2010年的平均占比已達48%,2011年更是高達67%。當前,倂購正在成為大陸企業新的發展形勢,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業的集中度、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其相對於IPO來說也發揮著日益凸顯的優勢。

首先,對於已經經歷過IPO輔導流程的企業來說,前期股權清理、資產完整性、財務報表、公司內控治理等方面都已得到規範,相比未經歷上市流程的企業,運作成本更加節省,且可以省去支付給承銷商的大量佣金。在操作時間上,IPO過程,上市審批、融資和掛牌交易都要求同步完成,缺一不可。而在倂購過程中,因不需要經過漫長的登記和公開發行手續,時間上會大為節省。

其次,倂購重組跟IPO在審核標準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以創業板公司為例,由於監管層最為注重申報企業的成長性,報告期內若出現業績下滑都將導致企業被迫撤退;但是對於倂購重組來說,並不強制要求注入資產後續業績保持連續成長,通過倂購的企業相對IPO來講,門檻更低。

再次,倂購可以使公司產業鏈更加完善,收購同行業企業可以迅速合併報表,直接提升公司的當期利潤。不只是行業龍頭公司,實際上一些中小板、創業板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後,背靠充裕的超募資金,也有同行業倂購或者上下游倂購以打通產業鏈的想法。在倂購過程中,從IPO渠道撤出的企業可以幫助上市公司拓展倂購業務,另一方面倂購方企業也可以為上市無門的擬IPO企業尋找好的平台。對任何一方來說,都可以達到雙贏。

「我相信未來倂購重組會越來越成為投行創新的主流,目前這被退回的200多家企業是個開始,未來隨著行業過剩現象越來越嚴重,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提出倂購重組的要求,只有市場有需求,這個創新才能越發展越好。某投行專家表示。

IPO到倂購重組轉身並不輕鬆

「企業從IPO轉向倂購重組,不單純僅僅因為IPO費用高,最主要是因為IPO停擺;還有時間因素、困難程度等,也是很多企業轉向借殼的原因。如果IPO不停,大部分公司還是會希望走IPO渠道的。畢竟融資多,那些費用在融資中扣出來,也就不算什麼了。證券時報網資深專家表示,「倂購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雖然門檻沒那麼高,不過重組以後,殼公司的債務、資產剝離,都是很麻煩的事,而且證監會對借殼的監管審批也越來越嚴,那些財務顧問什麼的費用也不比IPO少多少。倂購只能算相對的捷徑,這個流程也很複雜,各有各的麻煩。業內人士指出。

大部分排隊公司,本身很多財務指標都是為上市突擊做出來的,這部分的成本占了一大半,這也導致了IPO中介費占盈利比例升高。

「IPO還沒有期限,每拖一年,所有的賬務報表材料全部要重做,還不如先弄個殼,再想辦法融資。對於企業來說,IPO轉倂購重組之路,有能力的是條出路,對於走偏鋒的企業來說,倂購比IPO成本更高。證券時報網資深專家亦表示。

在IPO向倂購重組這一過程中,還有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慮。比如,通過倂購的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與公司現有的資源是否匹配等。除此之外,找一個專業的團隊或機構負責,認真對待倂購過程的每個細節也尤為重要。

上一篇:金泰工業 跨行跨業「鎖定商機 下一篇:微博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