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

时间:2022-09-17 02:07:55

论高校“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为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生科技活动水平,分别组建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生科技活动团队。三类团队虽已组建起来,但三类团队各有侧重,而高校教育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又是有限的,因而在实践操作中,使三类团队之间存在不适当竞争,甚至使教师在时间与精力上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基于对此问题的认识与重视,部分高校将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整合成教学科研团队,使二者有机整合。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前期整合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基础上,于2007年初提出为进一步发挥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团队之间的优势和形成良性循环,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生科技活动团队整合为一体化团队,以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师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一体化、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一体化等工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经过5年的一体化建设实践,我们学院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科技活动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研”一体化团队是集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于一体的实体团队,主要由教师、外聘专家、在读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组成。“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是指以团队为核心进行经费、资源以及相关条件的投入,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和推动学生科技活动。“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一体化团队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的质量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水平,进而提高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一体化团队建设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定位、结合团队教师能力和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中的积累,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和激励措施,凝练团队的特色,建设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一体化团队,做到融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融“教”“学”“研”一体。

“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有助于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团队建设在整合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生科技活动团队的过程中,必然要统筹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到“教”为“研”筑基,“研”为“教”所用,达成以“教”助“研”、以“研”促“教”,而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既是一个“教”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的过程,因而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生科技活动团队整合成一体化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合理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过程,这样一体化团队建设就为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着力点。其次,“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通过“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有助于团队教师形成一个教学、科研和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团队负责人的引领、团队成员的互动协作、团队氛围的带动均有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第三,“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有助于改进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以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反映到人才培养领域必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同时通过将学生科技活动团队整合到一体化团队中,为学生新技术的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协作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 “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

根植于“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需要以及学院的具体情况,参考PDCA的质量保证模式,我们构建了以一体化团队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如图l所示)。“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以一体化团队为核心,指导、保障、监督模式有序高效运行为基本要求,以全院上下参与为基本特征的一体化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其中,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设计是先导(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负责人负责),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方向;课程组建设是根本,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其中包含教学平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教学督导是教学实施结果的质量检查员,它为培养人才把好质量关;教学服务是教学运行保障,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和谐有序的内外环境。

三 “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实践

2007年初开始,为加强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规划能力,依据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等实际情况,设置了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机器视觉、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技术等8个“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各一体化团队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结合团队自身形成的特色,明确了各一体化团队的研究方向(如表1所示)。

在一体化团队建设中,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团队的教师规模,各个团队承担5-10门左右的课程(含研究生课程),重点建设2-3门特色课程,团队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目标,合理安排授课教师;每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互帮互助,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将教师所承担科研项目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入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内与课外结合,形成了基于产学研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在学科建设中,每个团队依托一个特色研究实验室,以团队自然形成的研究方向和学院规划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在学生科技活动中,结合团队的研究特色,开展学生科技活动,通过科技活动项目,为团队培养后备的开发人员和培养学生的项目研发能力。一体化团队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的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教学方面实现“教”为“研”与“学”筑基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将科研方法、成果应用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全面改进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团队协作、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专业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CDIO一体化课程计划的设计思想应用于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做项目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沟通,通过做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识,通过项目实践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利用学生的课堂时间,还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科研方面实现“研”为“教”与“学”所用

在科学研究中,根据科研动态、教与学的需要制定团队发展的近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一体化团队的科研目标。团队根据自身的学术水平、研究实力、研究资源,围绕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教与学的需要,联系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提出具有战略意义和符合实际操作的目标方案。团队目标不仅要符合自身的特点,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还要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三)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实现学生科技活动围绕“教”与“研”开展

科技活动创新方面,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投入为保障,教学改革为动力,学生科技活动为基础,教师指导为支撑”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1个团队培育1个有特色的学生科技团队策略。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科技活动,申请学校实验室开放基金,以项目组形式完成项目开发。学院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是学校“8111品牌”实践基地,设置了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和ACM/SCPC训练基地9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实行全开放的运行管理模式,每年接收150多名学生在基地长期从事自拟课题、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开展了一系列学生科技活动,参加活动学生人数超过500人;对学生知识、项目开发能力、工程素质上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基地的支撑下,所组织和参加的科技创新和电子与信息类竞赛活动,成效显著,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近5年来,以“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为抓手,学院团队建设成果显著,获四川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程序设计团队和嵌入式技术团队成为校级重点建设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实验中心为四川省实验示范中心,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8个一体化团队共承担部级项目6项、1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近50项横向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果鉴定10项。

上一篇:关于高职“概论”课模块专题化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系统化初探